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 常德新版首页
  • 人民至上 向险逆行——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人民至上 向险逆行——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22-07-11 08:51:13 来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姜鸿丽 通讯员 唐家新

入夏以来,暴雨、大暴雨天气常伴,加上“暹芭”台风登陆,让常德两度遭受暴雨袭击,致灾风险高、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两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汛情就是灾情防治的集结号。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闻汛而动、闻“风”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意识,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全面排查整治每一个隐患险点,落细落小每一个工作环节,以万全的准备防止万一的发生,为人民群众撑起了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常德市14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就有1411个“值班室”。面对防汛减灾这场硬仗,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职工沉在第一线,身扑地质灾害防治的最前哨,值班值守、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叫应提醒、避险转移,谱写了一曲防灾减灾的“守护曲”。

闻汛而动,闻“风”而动

7月2日15时,“暹芭”台风登陆广东电白,受其影响,2日至5日,湖南省迎来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7月3日18时起,常德市再度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日8时至6日8时,常德市降雨量为138.9毫米。

听到“风”声,常德市委市政府立即调度防汛抗灾工作,要求各区县市和相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好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为迎战本轮强降雨,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前部署安排,取消市、县、乡三级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周末休假,全员出动,全力以赴,包县包乡包村包点领导全面下沉到一线,督导值班值守、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叫应提醒、避险转移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防灾各项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督导组在常德市地灾值班室检查值班值守情况。)

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先波连续三晚在常德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中心,全程调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促落实叫应提醒机制,组织好隐患点居民避险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其他班子成员牵头组成5个督查组深入沅澧两水流域,重点督导值班值守和避险转移情况。

桃源县沙坪镇是山区乡镇,每年汛期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灾威胁和山洪威胁。7月4日零时起,该镇遭遇连续强降雨、暴雨袭击,境内最高降雨量累计降雨达219毫米,全镇有7个地灾隐患点、3个山洪隐患点,其中一个是省级地灾隐患点,就在镇卫生院后面。桃源县自然资源局和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日夜连轴转,相关负责人说:“山区短时强降雨,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相较山洪,我们最担心的还是地灾。我们关注山边、河边,对7个地质灾害点和3个山洪隐患点做好实时监测;派出32名联村干部下到16个村,挨家挨户巡查排险,5小时转移群众避险45户100人;关闭涉山涉水游玩点8个、民宿40家。”

本轮强降雨期间,常德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1起,提前转移562户1550人,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

智慧预警,赢得时间

每一次险情的平安度过,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智慧预警,为防灾抗灾赢得时间。

近年来,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积极向省自然资源厅汇报争取和市、县财政自筹,目前已在301处隐患点安装普适化监测设备,并安装58台雨量计,充分发挥自动化监测设备作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预警监测体系。

(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调度视频会议。)

今年6月2日晚18时左右,汉寿县普降大到暴雨,期间省市自然资源、应急、气象部门多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2时,汉寿县朱家铺镇林场村周家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设备发出位移警报。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文平连夜赶赴现场,先后两次给汉寿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打电话,要求当地迅速组织群众做好应急转移准备,乡镇、村组干部立即把2户8人群众转移至集中安置点。6月3日凌晨1时47分,受强降雨影响造成山体垮塌,垮塌规模400 m³,潜在垮塌规模1500 m³。因组织应急避险转移及时,成功避免人员伤亡。

(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领导督导汉寿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这次滑坡为小型土质滑坡,于2020年6月17日发生过险情。同年,该点纳入地质灾害隐患点予以监管,并安装地质灾害普适化监测预警设备。”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勘查管理科科长肖举一介绍,今年入汛以来,常德市通过监测预警系统预警28次,发布黄色预警15期,推送预警信息86397条。尤其是常德市南部桃源县、鼎城区、汉寿县6月2日至3日遭遇特大暴雨,通过已建成的地质灾害普适化设备及平台,成功预警13次,有效预警13次,协助受威胁群众56户330人提前撤离,有力发挥了“人防+技防”的作用。

严防死守,生命至上

地质灾害是在多种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其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地质灾害是复杂的随机事件。

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须臾不可放松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值班,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市、县、乡、村、隐患点五级共2195人的监测责任体系,严格落实“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半小时再呼应”机制,将预警信息通过短信、广播电视、“村村通”喇叭、上门告知等方式及时传达到受威胁群众,打通最后“0.5米”,确保叫应所有受威胁的隐患点居民、切坡建房风险户、临坡临沟临崖住户,为群众避险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为切实做好群众避险转移工作,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明确了“转移谁、谁组织、往哪里转、怎么转、转移人员怎么管”5个环节和“四个一律”,当降雨量达到临灾预警时一律转移,当发生险情异动时一律转移,当风险不能准确判定时一律转移,当夜晚发现异常情况时一律转移,既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又加强应急调查、应急处置,在技术单位确定安全前,坚决防止转移人员回流。

今年4月14日,临澧县刻木山乡黄鳌村发生地面塌陷灾害后,王先波带领相关技术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灾情查勘、形势分析、趋势研判等应急调查工作,得出发生次生灾害可能性90%以上,立即督促当地果断扩大疏散范围,组织61户127人紧急避险。4月17日凌晨2点,距离第一次塌陷点100米位置又发生地面塌陷,面积约9000平方米,因研判到位、转移到位,确保了“零伤亡”。

(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临澧县刻木山乡黄鳌村地面塌陷灾害现场组织开展趋势研判。)

(石门县新铺镇中河铺村16户23人果断转移,成功避让一起滑坡灾害。)

在汛前排查基础上,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结合居民自建房专项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全面排查”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对象、切坡建房户、临坡临沟临崖住户、矿区、重要交通干线、山区公路、重要设施、库区和沿江沿河、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和地段开展全面的排查,确保不漏一处、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辐射到点、全面覆盖,共新排查出的368处隐患点,迅速纳入在册隐患点管理,建档立卡,落实责任,做到管控风险无盲区无死角。

今年来,常德市自然资源规划系统共派出巡查应急工作组363批次,派出应急调查工作人员1153人次,排查相关乡镇668次,排查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459次,处置隐患点132处,紧急转移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居民群众4643户12439人,为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贡献了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