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兴起了几个巨大的城市群,城市融合正在加速中。但在这种“贪大”的城市化进程中,很容易忽略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如果在欠发达地区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便可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具战略意义。
但这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打开地图,在湘鄂川黔渝五省市交界的区域,绝大部分属于欠发达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比例相当大。2012年这五省交界区域各市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湖南张家界市338亿元、怀化市1001亿元、吉首市961元、常德市2038亿元;四川广安市752亿元、达州市1135亿元;湖北恩施州482亿元;贵州铜仁市447亿元。重庆市虽然是市管县,但巴东山区几个县均属欠发达地区。
显然,唯一能承担这一区域支撑点的城市便是湖南常德市。常德市位于湖南西北部,城市历史达2200多年以上,是楚文化在长江以南的一个中心,明朝以前,她在湖南的影响力一直在长沙之上。著名作家沈从文当年坐船从湘西到了常德,就如同到了大上海;民国总理熊希龄少年时到常德市一中求学,就如同到了最高学府。因此,湖南省在主体功能区划中,明确将常德定位为湘鄂川黔渝五省(市)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推动湘西北发展的支撑。
但是,常德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43℅,低于全国城市化率52℅的平均水平,常德这样一座中等城市要建设成现代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显然到了城市发展的加速期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而如何让城市建设、城市经济成为常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就需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吸纳承载能力与外部影响力,才能对周边区域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集聚力。
因此,常德市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拉开了城市蝶变的帷幕,增强城市发展动力、造就经济转型升级引擎的先导工程“三改四化”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三改四化”即:路改、水改、棚改和绿化、亮化、美化、数字化。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量城市建设工程上马,必遭致质疑,一些人认为将街道水泥路面改为沥青砂石混合材料路面是面子工程,将部分行道树移走是毁绿。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常德市城区每年新增一万辆机动车,交通拥堵时有发生,道路的主要功能便是交通,交通不畅必影响社会和谐。沥青砂石混合材料路面可以减少噪音和灰尘,对市民健康有利。绿化并不意味着只在街道上植树,更科学的绿化是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地休闲空间。当然,部分市民质疑也是关心城市发展的一种表现,如他们担心大量的工程建设会存在监管不力的可能。但此次常德市启动大量的城建项目,都进行了公开的招投标,整个招投标过程,招标人、监督部门、监察部门没有收到任何投标人的异议,也没有收到任何投诉。
城市建设引起市民高度关注是一件好事,恰恰说明市民热爱这座城市。普通市民也许还不能认识到,城市就是民生的家园,抓城市建设就是抓改善民生,特别是对棚户区的改造、城中村的改造、水系的改造、道路的改造、地下管网的改造,这都是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必要举措,是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在推进“三改四化”的同时,常德市着力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真正承担起湘鄂川黔渝支撑点这一角色。
改造前的武陵大道
改造前的沅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