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常德营商环境样本:三线城市如何让企业倾心扎根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 张阿嫱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阿嫱

在常德市政务服务大厅不动产业务办理区,“一件事一次办”的承诺标识十分醒目。伍璇 摄

常德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在指导企业一次性填报办理相关许可业务。伍璇 摄

今年1月1日,国家层面首次立法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地实施。而自去年以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政策接踵而至,更多城市开始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发展关键词,将其看作衡量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就在2019年12月31日,湖南省通报了2019年省内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常德市名列第二,仅次于长沙市。

常德地处中西部内陆,是典型的三线城市,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德市得到湖南省点赞的秘诀是什么?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常德市还面临哪些发展瓶颈?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跟随专家组来到常德实地走访调研。

从跑7次变跑1次     “兜底办”助企业赢在起跑线

如何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起步和关键,这考验着每一个城市。

常德市则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具体可概括为“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就能办妥事。

走进常德市丹阳路的益丰大药房,100多平方米的经营场所明亮舒适,药品陈列整齐有序。这是沪市主板上市连锁药房——益丰大药房在常德市城区的第69家门店,也是益丰大药房开业速度最快的一家门店。

“以前开药店,我们马不停蹄办手续,流程复杂,资料也多。现在流程、资料和审批时限都压减了,最暖心的是,以前要跑7次,现只需跑1次!”在益丰大药房工作17年的质量管理部部长钱宗林说,对企业而言,速度与效率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从跑7次到跑1次,益丰大药房只是常德市众多受益企业的案例之一。大数据显示,常德市梳理形成“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情形382个,编制服务指南203份。提交材料平均减少6.77份,办理环节平均减少2.29个,办理时间平均减少5.76天,跑腿次数平均减少4.48次。

“一次办”仍无法解决的复杂事项该如何?记者了解到,在常德津市,当地还创新推出了“兜底办”,在大厅设立2个受理窗口,专门受理群众、企业在政务中心窗口跑一次无法办理的事项,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相关审批资料缺件、涉及多部门政策不一致等原因导致无法办理,以及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急事难事等。

胡先生和他的企业就是“兜底办”的受益者之一。去年6月20日,欣龙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有一批出口到柬埔寨的原材料出现了异常情况,要立即派胡先生前往柬埔寨处理。胡先生此前没有护照,情急之下他求助了“兜底办”专窗。工作人员了解并核实情况后,立即和出入境支队联系确认所需的材料,当天下午6点加班为其办理了加急护照业务。两个工作日后,胡先生顺利拿到护照出国办理了公司业务。

复杂流程被精减后,更大的市场活力才可能被激发。截至去年11月底,常德欣喜地看到,市场主体已新增6万多户。

“网上中介超市”     打破信息孤岛

常德市的另一个创新是“网上中介超市”。

这是一个信息服务和信用管理平台,实行中介服务全程网上办理,企业、办事群众可通过随机选取、淘宝式选取、公开竞价三种方式,网上选取中介服务机构,像网购一样方便。

中介机构的成果经业主确认后,可上传至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作为行政审批事项的申报材料。目前,平台已有147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可办理14个行政主管部门的25个事项主题、73项事项。

这还不够。要想真正让营商环境跑起来,数据共享一直是件难事,也是破解群众办事“跑断腿”问题的痛点和堵点,关系着“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成败。

为此,常德市推出“制度+数据”双驱动,让部门业务系统与常德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加速对接,打破数据孤岛。比如,常德市搭建了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归集了8个部门的24类证照、1800万条证照数据——而在以往,多数政府部门的信息互不融通。

打通大数据关节,实现一网通办的不动产登记变革让人体会最深。以前,常德市办理不动产登记最多时需要跑9个窗口、排13次队,跑两三天才能办完手续。现在实现数据跑路,群众只要跑一个窗口、一套资料一次就能办完。

2019年12月30日,在“市民之家”办事大厅,直接扫码缴费,市民李秀娥只用了20多分钟就办好二手房过户手续。不动产登记证甚至还能选择免费邮寄到家。“以前我买首套房时办证,图纸都出了两套。现在电脑里直接调图纸,省事多了。”李秀娥说。

数据的共享还在继续。据透露,目前常德市对接国家、省共享平台,已归集数据库表298类;归集市本级64个部门,2007个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各类数据资源31亿条。

如何让人才和企业     真正倾心扎根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外,常德市还提出一揽子暖企惠企计划,如建成运营湖南第二家基金小镇——柳叶湖清科基金小镇,解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难题;持续降低企业税费,2019年常德全市新增减税26亿元、降费4.3亿元;拿出真金白银对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入驻企业给予补贴、租金减免等优惠……

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是“减负”工作的重头。“心相印”制造企业恒安纸业坐落在常德经开区,该企业负责人就表示,这几年,通过常德市发改委落实下调用电价格政策,公司平均每年节省电费近2000万元,企业利润率得到大幅提高。

“工商电价下调后,年度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近亿元。”常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上半年,常德市发改委端上一桌“降本清费”的“硬菜”后,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助力实体经济“轻装上阵”。

今年湖南省两会期间,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就透露,常德暖企惠企做法已入选国家降本减负典型案例,是全国综合施策5个案例中唯一的地级市。

然而和我国很多三四线城市相似,常德市虽在近几年加大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力度,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经济发达地区仍有一定差距。

记者调研发现,这些问题主要围绕着企业资金、人才、科技创新、品牌塑造、产业链闭环等方面。但在湖南昊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武广看来,关键是让企业学会如何自我造血。

“企业自身要规范,先要自救。”谭武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两年从市到区都给了大量补贴和“抢人”政策,但人招来了,留人却很难。

不仅员工层面遇到“留人难”,企业也同样如此。免租、补贴一旦到期,如何让企业真正“安家”,避免流失?

谭武广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技术突破下的创新,目前企业创新氛围、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的一大短板。

不过眼下,常德市正尝试通过“无缝对接”的方式,和当地企业家一起加速跑。当地一位园区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起,常德建立了一个名为“常德智造”的重点企业微信群,目前已有200多人加入,其中90%以上是常德的企业家,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在群内。

“企业家遇到什么问题,在群里喊一声就行,除非开会,基本都会秒回。”记者了解到,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微信群,自去年来,已累计解决常德企业反映的问题330多项。

如今,常德市也在尝试让更多高端人才涌入。据悉,除与湖南省科技厅联手走进清华大学等顶尖名校,让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常德还与湖南文理学院教授、博士展开了“沅澧行”活动,向政府部门和园区派驻“科创助理”32名,助全市企业创新氛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三个“快步前进”。

在其成立的科创孵化招商平台——常德科创未来(北京中关村)智造中心,目前在孵企业达22家,其中在常注册14家;同时大力推进的“三名”工程,已对接名校、名院、名所89家,开展技术合作386项,实施产学研合作转移转化项目139个。

(刊于《 中国城市报》2020年03月23日 第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