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卖刀老汉,感恩神奇刀术
发布时间:2012-02-22   来源: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作者:李杰
  
熊高生


杨艳华

        冬日的早晨气温较低,天空中飘着霏霏细雨,略显寒气逼人。但此时对熊老汉来说,那可是天公作美。大清早熊老汉用板车拖着化肥到刚刚收完棉花的农田,对赶上季节套种在棉田的油菜追施化肥。熊老汉精心侍弄着土地,严寒、饥饿似乎早就跑得无影无踪,熊老汉把侍土地的神态是小心翼翼,就像服侍刚刚生产完的母亲,好让嗷嗷待哺的婴儿有充足的乳汁,为的是要把使用一季已贫瘠的土地,因此而丰腴肥沃,希望来年有一份好的收获。

       2011年12月14日上午九点,我们来到了鼎城区周家店熊家桥村七组,随访组同志焦急又耐心等待老汉回家,热心的乡邻知道后,带我们把熊老汉接回了家。坐下后老汉同我们聊起了自己的病情。本人熊高生,男,1946年生,2003年7月3日,首次入住贵院。入院诊断为膀胱移形细胞癌,在你们常德市肿瘤医院外科住院并进行了手术,手术后予以膀胱灌注化疗。时隔6年后病情复发,2009年7月2日,我义无反顾地再次来到常德市肿瘤医院外科,一切都轻车熟路,分管业务的沈建兵院长亲自召集外科相关的刀手们研究病情,果敢地作出了再次手术的决定。手术非常成功,并且术后进行了膀胱灌注化疗,康复出院后,我形如常人,今年九月上旬我来院复查,一切情况都非常好。外科那些操刀的医生们还开玩笑说:“熊老汉,您‘高生’起来,一定能威武雄壮,唯雄风不减当年,方显宝刀不老也”。其实,我确实身体恢复较好,农忙的时候,俺就在家种田、种地;农闲的时候,俺就做点小生意,走乡串户卖铁器、刀具。俺每天骑着自行车驮着近50来斤的刀具,在方圆近30公里的范围,要么是赶集,要么是走乡串户,每天行程都在100多里以上,十里八乡俺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跑着,虽辛苦点,但生意收入不错。这十里八乡的俺都非常熟悉,时不时这个村庄店里停停,那个村庄人口集中的地方坐坐,长年累月都是如此。俺为人厚道,生意讲信誉,货真价实。俺这糟老头那真的是蛮待人招见。跟俺打招呼的是差不多年龄阶段的人。这人上了年纪,吃同样的五谷杂粮,难免生出百样的病,不时就有李家大哥,张家大姐闲聊他们的疾患,话连着话,我也有时讲了自己的病史,而且与他们相比还是蛮很的病。俺就是在常德市肿瘤医院外科刀手们的精心治疗下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俺这个癌症病人,已经活蹦乱跳地存活了八年多。

        记得三年前,大概正是芦荻花开的时节,俺骑着自行车,纷纷絮絮的芦荻花,随微风拂面而至,不知不觉俺转悠到了芦山乡集镇上,那天的生意确实不错。其实,那天不单是生意不错,更不错的是我认识了一位跟我年龄相近小我一岁的文化人杨老弟,他叫杨艳华,1947年生,吃公家饭的,芦山中学的语文老师,刚退休一年,我们聊时,无意中他谈到了原病史,这样话闸敞开了。哎呀,杨老师,语文老师,那就是会谈、会描述,他说话就如同俺骑自行车,您就可想而知了。原来,杨老师左上肺长了肿瘤,于1997年5月17日在常德市肿瘤医院进行胸外科手术左下肺叶切除,开胸手术在当时就是非常大的手术。杨老师健谈,说沈建兵副院长亲自主刀,那小小一枚柳叶刀,在沈建兵手中就如同秀才手中的笔,自然而然会生花,驾驭得非常娴熟,当时开胸肺手术是非常大的,沈建兵那真是了得,才35岁就被业内人士敬称为“沈一刀”,刀术之精湛神奇已被许许多多患者见证。

        俺与杨老师的邂逅是偶然,其实也并非偶然,在沅澧大地,在洞庭湖畔,在武陵山下,也许有好多好多象俺这卖刀老汉、像杨老师这样的文化人、公家人,都知道“沈一刀”及常德市肿瘤医院的刀手们,是他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没有别的感恩,就是快乐、健康的多活几年,来感恩常德市肿瘤医院外科刀手们,俺的感恩宣言是:俺威武,俺雄壮,俺一路“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