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小小说城”— 武陵小小说现象透视
发布时间:2014-04-11   来源: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作者: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这里有一座“小小说城”— 武陵小小说现象透视

前 言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是一种新兴文体,篇幅精短,结构简约,置身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姿态和平民视角,引导人感悟社会大千的细微角落、身边生活的林林总总,是一种推动时代进步的先进文化品种。因其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的写作特点广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在常德市武陵区这座湘西北小城,小小说已悄然盛行三十多年。

一开始,人们偏爱讲故事,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总喜欢说上那么一两个娱乐娱乐亲朋好友,这些故事包罗万象,都市情感、乡村视角、市井百态、官场现形……有心者将之记录下来,再酝酿创作成一篇篇小小说发表在全国各大文学刊物。经过三十多年几代人不断的发现、创作、再发现、再创作,直至今日,武陵区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小小说城”。这里小小说作家林立,上至七旬老者、下至中学生,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均能写能发,白旭初、伍中正、戴希跻身“中国小小说50强”,戴希、刘绍英分别被评为2012年和2013年“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夏一刀当选“2013年中国小小说十大新秀”••••••一座县级小城的小小说作家集体取得如此耀眼的成果在全国实属罕见。而深深植根常德民间生活的武陵小小说更是精品迭出,《武陵小小说经典(汉英对照)》和《中国小小说50强•武陵名家档案》4卷精装书被评为“2012年中国小小说十大重要事件”,2013年,武陵区作家戴希的小小说《其实很简单》和刘绍英的小小说《清嫂开荒》在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中分获二等奖、优秀奖。之后,在第十一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中,武陵作家伍中正的小小说《谁来证明你的马》和戴希的小小说《鹿战》又分获一、二等奖。

“贩夫走卒皆来讲故事,村言俚语尽入小小说”。形成一个作家群,繁荣一种新文体,凝聚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直至使其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绝非偶然,也绝非一代人短时间就能达成。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在全国首家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落户武陵之际,我们特来这座美丽的江南小城寻找答案。

发现一:这里是座故事多的小城

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中美经贸科技促进总会常务副会长、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冰凌先生因为小小说与武陵结缘。2013年12月16日,他第一次踏上这块素有“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美誉的土地,短短几天,这山、这水、这城、这人便使他流连忘返。他说:“常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桃源仙境、沅江绿水、74师纪念碑、中国常德诗墙等等,印象最深的还是武陵区浓郁的文化氛围。”

武陵二字,是常德城历史上第二个名字,为汉高祖刘邦所赐。相传,他看到地处秦楚相争之地的常德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就从《左传》中的“止戈为武、高平曰陵”两句话中各选一字,将此地命名为武陵,希望这片土地止息战争、和平发展。这个楚疆边地在古代并不是中原文化鼎盛之城,却以其特有的安宁与寂静拥抱过屈子、陶潜、刘禹锡等或遭贬谪流放或主动避世的千古文化名人。屈原曾在此吟咏过“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的千古绝句;陶渊明避世于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隐逸安乐千年后仍是常德人生活的信条;刘禹锡流放在此任朗州司马十年,写下两百多首诗,《秋词》和《竹枝词》书写了他在这里获得心灵静谧的人生顿悟。从古至今,常德都是一个可以让人停下脚步感悟人生的小城。

浩荡奔腾的沅江水和碧波万顷的柳叶湖孕育了它的灵性与血性,70年前被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常德会战,74师浴血保卫武陵,死守古城,直至最后一名将士阵亡,书写了近代抗日史上最悲壮惨烈的一页,因此有了张恨水的纪实长篇小说《虎贲万岁》和今天的电影《喋血孤城》。至今,74师纪念碑完好无损矗立在一片青松之中,对历史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也立在了人们的心里。如果说本土民间传说故事刘海砍樵传达的是常德人渴望质朴平静生活的简单愿望,战争和灾难则增添了常德人思想的深邃与厚度。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古代到当代名人辈出,俗称‘故事窝’。古代的传说,近代的悲壮,当代的巨变,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比比皆是。这些来自民间,来自乡野的鲜活而彩色的生活,正是作家、诗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素材,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武陵小小说作家群的创作后劲。”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著名作家凌鼎年先生一语道出了武陵小小说与常德历史文化的渊源。

发现二:这里有一群爱写故事的人

武陵小小说作家群2007年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时,已取得相当丰厚的成绩。在武陵区,经常创作发表小小说的作家多达40位,他们的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等全国权威文学选刊转载近600篇,入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中国新文学大系》、《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2000--2011》、《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外经典微型小说大系》等全国权威文学选本的小小说作品有300多篇,作家有近20位。其中,位居“中国小小说50强”的著名作家有白旭初、伍中正、戴希3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小小说作家有欧湘林、刘绍英、杨徽、聂鹏、夏一刀、唐静、胡秋菊、毛雅庆等数位。白旭初、伍中正、戴希成了全国的小小说获奖专业户,50多次在国际性或全国性的小小说大赛或年度评选中获奖。他们的小小说集多次被列入“中国小小说典藏品”、“中国小小说50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中国新锐作家方阵”、“微阅读1+1工程”等出版序列公开出版。

今年40多岁的故事大王伍中正,一边在现实中耕作劳顿,一边在梦想中编织故事。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关于乡村的传记。“如果不搞小小说创作,我现在要么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躬耕土地的纯农民,要么就是涌进城市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农民工。1998年,一篇小小说《翻越那座山》公开见报,让我拥有了通过故事,翻越命运山峰的勇气与信心。”伍中正说。那年,他一边在白鹤山乡家中6亩多的农田里忙碌,一边在附近建筑工地上打零工,一边还怀揣从小就有的文学梦灯下耕耘,写作第一篇小小说《翻越那座山》。小小说在《常德日报》刊发,不久又被文学名刊《小小说选刊》转载。此后,他更加有信心,要让那些小小说的果实在属于他的文学筐篮里一个接一个地沉甸。

他创作的小小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他用熟悉的农村故事针砭时弊,创作的小小说《辘轳》还被选入2011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精品阅读集训题。故事中,农民刘书臣夫妇靠着辘轳走村串户打井生活,求的是安静,求的是稳定,他们接到业务,为乡长打井,水井还没有打完,乡长居然不要他们打井却又一分不少地给了工钱。寒冷的冬天,疑惑过的刘书臣得知乡长因虚报账目等经济问题被绳之以法后,他决然地毁掉心爱的辘轳,宁肯往后再不打井。

出生在渔船上,随着母亲河——澧水河浪迹的渔家女刘绍英,则爱讲与水有关的故事。特殊的成长经历郁结在她的心中,成为她终生解不开的恋水情结,成为她近年来喷薄而出的小小说的源头活水。她创作的小小说处处渗透着渔家生活的恬适和诗意,并通过内、外的冲突和碰撞来凸显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空和心理。她推出了“澧水风情系列”小小说,创作的《渔鼓》、《苇叶青青》等备受关注。她在小小说《吸血的虫》里表达了对挣扎在血吸虫病痛里的澧水中下游渔民命运的关注。她的小小说《渔鼓》始终关注底层小人物,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悯情怀。“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们去水草边捕鱼,怀孕的鱼总会游到草丛边生仔。那时,常常能捕捞到又大又肥的鱼妈妈,鱼肚子里满是晶莹的鱼籽。后来,当自己怀孕了,才懂得这样捕鱼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她把这种生活体验写进小小说《捕鱼》里,讲述生存与人性的挣扎。

武陵区文联主席戴希是武陵小小说创作的领军人物,被评为“2012年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他的数篇小小说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或进入各地高考和中考的语文试卷,影响了相当一批大、中学生。“小小说文字精短,但内涵丰富。写好小小说,讲好身边的故事,能很好地传递社会正能量!”戴希说。他根据身边一位友人手提包被抢的经历,创作了4篇小小说,其中一篇还获得了世界华文小小说创作大奖。故事中,一个平时懦弱的男人在自己孩子面前,勇敢地挺身而出,与夺包的劫匪进行搏斗,成为了见义勇为的英雄。当记者采访他时,他才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不是他有多高大,而是因为年幼的孩子看见坏人抢东西,对他说“爸爸,抓坏蛋,快去抓坏蛋呀!”孩子稚嫩而勇敢的呼唤,让他站了出来。“正能量,从一颗晶莹剔透的童心那儿发出,通过故事中的懦弱男人,传递给更多的人。现在,遇见坏人不敢出面,见人摔倒不敢搀扶,这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社会呼唤正能量,呼唤挺身而出,呼唤互相帮助。”戴希说。

为了让正能量能够更好地通过故事传递,戴希尝试着做试验,将诗歌、杂文、散文等文体的手法融入小小说创作中,创作出了一批“诗体小小说”、“杂文小小说”、“散文小小说”、历史小小说,并促成武陵区小小说作家群的形成,让杨徽、聂鹏、夏一刀、毛雅琴等更多的故事高手聚集在一起。一群故事高手,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他们的小小说集多次被列入“中国小小说典藏品”、“中国小小说50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等出版序列公开出版,武陵小小说创作群也多次站上全国领奖台。丰硕的创作成果,稳定的创作队伍,促成“全国首家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落户武陵区,也将武陵区打造成中国小小说重镇,使其作品影响辐射到了美国、日本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12月6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九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上,由这一群人讲的故事辑合成的《武陵小小说经典(汉英对照)》与《中国小小说50强•武陵名家档案》两套精装书大获好评。欧洲华文作家协会理事穆紫荆女士主动表示:要在德国推介武陵区的小小说;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先生更是热情洋溢地邀请武陵区的小小说作家去美国哈佛或耶鲁大学举办小小说精装书的首发式,召开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 白旭初、戴希、伍中正、欧湘林等武陵小小说名家作品更是有数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或进入各地高考和中考语文试卷,影响了一大批的大、中学生。

中国小小说名家沙龙理事会主席、小小说“教父”杨晓敏,著名评论家李运抟、顾建新、刘海涛、郭虹等多次对武陵小小说作家群的创作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在各自的评论文章中对武陵小小说作家们讲的故事有着非常精准而生动的描述。杨晓敏说:“伍中正是新乡土叙事的高手,已然形成了自己“乡村牧歌”般的独特文学风格;戴希的作品,题材宽泛,视野开阔,大凡市井杂谈、机关轶事、历史典故、家园亲情,均能在他笔下渲染成文,并自得其趣、其巧、其真;刘绍英将地域文化特征、民间乡土气息与特定的时代思潮较好地融合起来,保持了较高的文学品性……”刘海涛说:“常德的微型小说敢于写出中国农村和农民这种‘复杂交织’和‘最后一个’形象,证明了常德微型小说作家在农村题材的创作中所能达到的立意的深度和广度。”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朱文辉说:“武陵小小说基本上都具备了超越皮相窠臼的优点,字里行间突破地域籓篱,反映人类共性和凡尘共相,堪以引起中外读者的共鸣回应,成为融入世界文学的一股驱动力。”

确实,翻阅一篇篇武陵小小说名篇,感受这些个性鲜明的作家,这群故事高手取材现实,将身边的人与事融入小小说,如同一群特殊的躬耕人,以笔为锄,在生活的土壤里播撒文采,收割思想,你会怦然心动、为之振奋。

发现三:这里有小小说坚强的后盾

深入研究武陵小小说的语文教育家、《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主编高长梅先生曾无限感慨地说:“一个地方的小小说要持续发展,除了小小说作者自身努力外,获得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不可或缺。武陵区的小小说作者是幸运的,区委、区政府不仅在精神层面上重视,更在财力方面予以支持:拿出几十万为武陵区的小小说作者出版中英文对照版的小小说作品集,全国没有先例;拨专款出版作家个人小小说作品精装书,全国更是没有先例。2013年,区委、区政府又站在全区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组织举办中国•武陵小小说现象高端论坛活动,足见区领导对武陵小小说事业发展的高度关心,也突显了区领导对小小说这种文体表现武陵文化传承、民生述求、对经济振兴呐喊、褒奖人物、剖析事件等方面作用的期待。”
小小说业界作家、学者、专家无不称道武陵区委、区政府对小小说事业的重视、鼓励、支持。小小说蓬勃发展的当代,各地小小说创作都比较繁盛,如江苏的太仓、河南的洛阳、广东的惠州、河北的邯郸等,但一个县级小城,武陵区能成为“中国小小说重镇”,得到中国作协领导支持、被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授予全国首家“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打响海内外华文世界的小小说文化品牌,应该说,武陵区委、区政府的深度介入,是这种文体现象加速向前发展最有力的支撑。

2007年,武陵区决定发挥本地优势,力推发展良好的小小说创作,建设中国小小说重镇。在区委书记罗少挟的主导下,一系列鼓励小小说创作的政策相继出台,配套资金也及时到位。区委书记罗少挟、区长莫汉桃等领导经常挤时间阅读武陵区的小小说精品,过问小小说作家的工作、生活、创作情况,罗少挟还为公开出版的《武陵小小说经典(汉英对照)》与《中国小小说50强•武陵名家档案》两套精装书作序。为了提高全区的小小说创作水平,武陵区成立了文联领导下的小小说协会,寻找并聚集本区小小说作家200多名,每年举办一次高规格的小小说联谊会或培训笔会,请多家全国有影响的或权威性的文学刊物主编、全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或小小说名家来武陵区,当面指导武陵作家、作者的小小说创作。区文联开辟的常德民生报小小说专版则为作家们提供了小小说论剑擂台,每年小小说作家优秀作品出版,区委、区政府还会赞助一定的出版经费。目前,武陵作家小小说作品集已出版70多部。

2013年年初,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一定要争创全国首家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6月14日,区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建设工作。同意选址丁玲公园窨子屋建设基地,同意12月底前主办基地挂牌活动和中国•武陵小小说现象高端研讨会。丁玲公园未建成之前,先期在红花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内组织会议布展,举行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同意成立由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协主席任顾问,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区委办主任、区委宣传部长和区人民政府两位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基地建设与高端研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和保障。之后,争分夺秒地设计图纸、装修房屋、购买书刊、收集资料、添置电子设备和办公用品等等,很快便建成了集作品创作、作家培训、学术交流于一体的中国一流的小小说创作基地。基地主体为一座日式木屋,建筑面积198平方米,庭院占地20余亩,掩映在桃花林深处。庭前可观鱼戏莲池,凭窗可眺花红柳绿。基地内设武陵小小说创作成果展览室、资料陈列室、作家创作室、评论部和办公室等。武陵小小说30年来的大部分创作成果收纳其中,向世人展现武陵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了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和中国作协领导的赞同与认可。

不愁园地、不愁交流、不愁出版,政府重视文化事业为武陵小小说营造了最优良的创作环境。无疑,武陵区小小说创作者拥有一份其他地区作家们没有的幸运。同时,武陵小小说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大批名家来武陵区。仅2013年就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郏宗培、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希尼尔等30多位海内外小小说权威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多家国内外有影响的媒体因小小说汇聚武陵,更有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在关注。小小说已经成为连接世界和武陵的窗口与桥梁。

2013年,根据武陵作家戴希小小说作品改编的微电影《每个人都幸福》在网络热播并评为“中国小小说十大重要事件”,证明小小说还有更为丰富的存在方式,它将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郏宗培认为:文化是软实力,也是一种生产力。今日,武陵区以一种文体为文化核心,打造地域文化名片,带动一个城市软实力提升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迪。

据悉,今年,武陵区委、区政府又与《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作家网四家中国很有影响力的文学选刊和网站达成了联合举办中国•武陵“德孝廉”小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和中国•武陵“德孝廉”小小说高端论坛活动的合作协议。现在,活动已经启动,每天有近百篇小小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的还是从海外飞向武陵区••••••我们相信,今年又将是武陵小小说火爆和丰收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