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临澧县委书记李正才视察该县丁玲学校建设情况。“一定要建好高标准的运动场,铺设塑胶跑道,建成规范的足球场,保证学生有地方锻炼,有一个好身体。”他一再叮嘱同行相关负责人。
“再也不用为上体育课发愁了。”“打球、跑步再也不用另外找地方了。”……2016年11月8日,临澧县人民政府县长蒋颖群冒雨下学校调研教育工作,看到县四中操场改造因资金困难受阻,当场拍板,拨付230万元专款,用以改造运动场,配套体育器材及学生运动设备设施。她说:“建好学校运动场地,让学生安全运动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有保障。”
近年来,临澧县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力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成了校园中靓丽的风景。
快乐好玩 学生不再是观众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寓教于乐,不仅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而且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县教育局局长徐建新对此深有感触。
大课间铃声刚响,刻木山中心小学的校园里就沸腾了起来。师生们依次从教室里走出,先是广播体操,然后是校园集体舞。集体舞一结束,全校师生就集体进入了“游戏时间”。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跳绳、拔河、踢毽子、跳皮筋……伴随着激昂、欢乐的乐曲声,一个个运动、游戏项目让学生们乐此不疲。每天大课间成了该校师生最快乐的时刻。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关键是要讲究形式多样、有趣。如果光跑两个圈,学生就没兴趣,也跑不动。像滚铁环,学生跑了5个圈还兴致盎然。只有找到学生喜欢的模式和‘玩’点,才能取得实效。”县教育局副局长文勇军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时这样说。
围绕“学生喜欢的模式和‘玩’点”,临澧县各中小学校想了很多办法。
在县三完小运动场,一群跳皮筋的学生吸引了笔者的目光:长长的橡皮筋在同学们的小手中一拉一勾就变成了三角形、方形、五角星等,三四个孩子一排,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跨越、轻挑、转身。
“在我们学校,学生不仅跳皮筋能玩出花样,就连跑步,孩子们也玩得很嗨。”学校体艺组组长舒孝良一脸得意。
跑操现场,学生排起的长龙,迈着整齐的步伐,一会儿链条状跑,一会儿绕“8”字,配合优美的舞蹈动作,速度时快时慢,跟着音乐节奏,动感十足。“太好玩了!”笔者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在传统体育项目中融入乡土特色和舞蹈、艺术等现代元素,使其趣味化、游戏化,让学生们找到了“玩”点,激发了他们的运动兴趣。小场地、小游戏、小运动的“三小”模式,在临澧县中小学校找到了生长的土壤。
“我以前不爱玩,是游戏和运动打开了我童年的小窗口,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县二完小因病在家休息的四年级学生田靓在日记中写道,“我每天都渴望回到学校,开心地跳皮筋、踢毽子、跳绳。”
没有教师生硬呵斥和干涉,在不经意的“玩”中,阳光体育运动的种子深深植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但临澧县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安全”一直是缚在校长、老师和家长头上的“紧箍咒”。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之初,一些家长直接给相关负责领导打电话说:“玩,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咋办,受伤咋办……”
“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就大胆地探索。”分管教育副县长盛绍文的话掷地有声,“让家长参与进来,和老师一起开发孩子们喜欢且安全的运动模式。”
新安中心小学的做法很受家长们欢迎。该校每年策划举办一次亲子运动会和一次体育节,从项目设置、开幕式策划,到秩序册编排,甚至裁判工作,整个活动都有家长代表参与,每个项目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一起加油呐喊,一同登上领奖台,共享欢乐和亲情。
“在农村,吃完饭家长打牌,孩子做作业,是过去的定律。”家长王芳告诉笔者,“自从参加‘阳光体育亲子’活动后,晚上便和孩子一起做毽子等运动玩具,从孩子那儿学会了健身操和好多没玩过的游戏。”
“快乐体育”在改变学生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老师、家长。老师主动指导、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家长与孩子一道进行亲子游戏。校园里没有了观众,都是“演员”。大家都欣喜地说,“阳光体育”,把躲到犄角旮旯的学生推到了阳光下,“阳光”照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
健体强能 学习不再是“苦差”
阳光刚刚射透晨雾,一群孩子在绿茵场上尽情奔跑着,带球、逼抢、过人、射门……当丁玲学校校园足球队训练场景映入笔者眼帘时,冬日的寒意渐渐消融,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笑脸,一个个活力四射的身影,带着汗水和露珠扑面而来。
走进临澧县每一所校园,你都会感受到一种勃勃生机与活力。
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是确保学生体质健康的硬性规定。如何让“一小时运动”不打折扣,丁玲学校校长杨隆玉向笔者讲述了他们学校的做法——改编传统广播体操,将音乐、舞蹈、足球技巧融入体操,规范细化踢腿、抬膝、持球等动作,形成足球操。
“足球操是检验学生体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套完整的足球操做下来,其运动量不亚于800米赛跑。记得刚推行足球时,动作走样不说,多数学生根本就完不成。半个学期后,动作标准整齐,学生体质大为改善。”艺体老师田金梅回忆起两年前的情景。
“以前升国旗,总有一两个学生会忽然晕厥。”大队辅导员刘淑红接过话茬,“学生磕磕撞撞,就容易骨折,大多数孩子体质差,经常感冒。而现在,感冒的少了,骨折的少了,晕厥的更是没有了,且集会纪律也大变样。”
每天上午的大课间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是县二中中心小学部六年级学生吴刚最快乐的时光。调皮捣蛋、迷恋网络游戏、不交作业……一年前,他身上的“坏毛病”一抓一大把。自从他参加了班级篮球活动后,他从班里的“小人物”一跃成为“体育明星”,以前的那些“坏毛病”不知不觉“溜”走了。
体育运动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正能量”,学习不再是苦差事。“现在学生上课精力很集中,打瞌睡的少了,就连生病的也少了。”新安中学校长胡国庆告诉笔者,“学生的自主意识、团队意识、动手能力也强了。”
县三中戴玉萍老师对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所在的初三年级组组织测试,课外活动时间学生没出来“玩”,校长知道后,点名批评了年级组长。第二天,年级组给学生补上了“玩”的一课。
“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并不矛盾,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县一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张建新说,“必须把体育课开足,包括高三。曾有个别老师提出高三就不上体育课了,至少少上。我说不行,必须上到高考的前一天!”在每年的高三年级开学典礼上,他都旗帜鲜明地反对高三不上体育课,每次都得到学生热烈的掌声。
让学生快乐运动,已成为临澧县中小学校长的共识。在采访中,不同学校的校长们都说着同样的一句话:“知识不足可以补上,身体不好会耽搁学生的一生。”
“快乐体育”吸引着学生,也成就着学生。近几年,走出了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冠军黄悠然、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冠军雷诗琪、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甲组400米冠军陈家沛等一大批国家级优秀运动员。
阳光下,操场上,校园里师生人人参与,积极锻炼,学生在强身健体的运动中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顽强拼搏,学会了积极进取。他们脸上绽放的幸福笑容,为整个校园带来浓郁的欢乐气氛。
内涵提质 名校不再是幻想
有人用“城市太挤、农村太空”来概括当前的城乡教育现状,我县也不例外。县教育局局长徐建新说了两句话,改变了这种现状,也唤起了该县艺体的勃勃生机。
一句,“再挤,也要挤出操场!”
2014年,临澧县委、县政府大胆决策,在城西征地80亩,异地新建丁玲学校。2014年11月,国家推广普及校园足球的战略决定带来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春天。县教育局及时捕捉风向,多次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争取追加拨地20亩,规划建设足球场。在寸土寸金的城区,20亩地谈何容易?考验的是领导的胆识与魄力,体现的是领导对体育工作和学生健康的真正重视。2016年9月,丁玲学校顺利建成,足球场如约精彩亮相,欢呼、呐喊,溢满校园。
城区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孩子们留下一个个奔跑的乐园。县一完小新建了足球场,通过了足球特色学校评估;县二完小扩建塑胶运动场,让师生锻炼的活力透过欧式围墙成为街头小景;县三完小把教学楼的一楼全部架空,建成风雨操场……
另一句,“再空,也不能空了操场!”
2014年始,借着全面薄改和教育三年攻坚的东风,全县农村薄弱学校抓紧建设学校运动场所,先后有50所学校建起了塑胶运动场,占所有学校的60%。
佘市中心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以前操场狭小,天雨一地泥,天晴一地灰。校长罗承春果断决策,将空余的一栋老教学楼拆除,与原操场并基,合建起250米的塑胶田径场,方便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
没有操场,一直是鳌山小学李绍红校长的一块“心病”。天雨,学生只能呆在教室里;天睛,学生就在山坡上活动。没有围墙,坑洼不平,极不安全。2014年,争取60万元资金,推平山坡,新建运动场,铺设塑胶跑道,配齐了篮球架、排球网、乒乓球桌、秋千等运动设施,从此,让山里娃们有了自己的“体育馆”。打球、游戏、武术健身操……,校园上空荡漾的幸福欢歌,吸引邻县近80名学生来此就读。
白洋小学是一所村小,在校学生只有几十人。可是,学校操场却热闹非凡:塑胶跑道柔软舒适,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划线整齐,乒乓球台一字排开。采访时,杉板桥白洋小学校长汪金初告诉我们:“虽然学校规模越来越小,但操场越来越热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体育,操场是孩子们的乐园,那里承载着他们的乡愁。”
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临澧,不是这样。
丁玲学校紧抓国家推广普及足球运动契机,倡导“让每个学生都迷上足球”理念,开设足球课,创编足球操,开展足球赛,逐渐形成了“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促智”的校园足球文化特色。
“现在学校班班有球队。校园足球,让学校找到了新的发展点,孩子们很快乐,也让老师变了样。”副校长淳谆介绍道,“我们要把足球运动当作送给孩子们一生最珍贵的礼物。”
风景不只这边独好,一批批体育特色学校在这里催生。临澧一中树起了享誉一方的“田径”,先后被冠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县一完小始终坚持“以球审美”,将乒乓球打成了全市第一,被省乒协认定为“湖南少儿乒乓球训练基地”。县二完小长年坚持“跳绳小擂主”“踢毽子小擂主”“投篮高手”等争霸赛,形成了“人人有项目,个个有器材,班班有团队,周周有活动”的运动局面,打造篮球特色学校。新安中心小学打破传统竞技运动会模式,尝试“每周一赛”,举办“亲子、趣味、竞技”于一体的体育节,项目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亲情互动,高潮迭起,逐渐成长为一所阳光体育示范校。
全力护航 阳光体育不再是“口号”
开展校园阳光体育关键在哪?“核心是校长,关键是教师”,临澧县教育局局长徐建新这样说。
为确保体育活动课程和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落实,县教育局把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列为学校“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与中考评价同等对待,每年年终考核中,仅这一项打分就与教育局所有股室综合打分权值相同。
他们是这样说的、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校长是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每年的学校体卫工作会议一把手校长必须参会,每次全县中小学生体育比赛必须校长领队。一位校长坦言:“阳光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我们这些校长的‘门面’,更重要的是它在为学生的健康和一生幸福奠基,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抓好这项工作,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我运动,我快乐”,孩子们的笑容如花朵一样绽放。在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的今天,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并不十分容易。然而,近年来,在临澧县的中小学校,这样的景象却司空见惯。这一切得益于该县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将阳光体育精神融入学校生活的每一天。
全县各校把大课间活动列入课程表,实行有时间、有内容、有场地、有器材、有辅导教师、有评价“六有”机制。同时,根据季节特点,合理编排大课间活动项目、次序和各个环节的伴奏乐曲,上午以运动为主,紧扣校本教材,强化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下午加入艺术元素,增强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艺术修养,切实保障阳光体育活动常态高效。
体育教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团队是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在专业体育教师匮乏的情况下,临澧县坚持专业名师引领、引进或聘请优秀年轻教师带动、走出去培训提升“三条腿走路”。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成长了像朱远清、张金初、田林梅等一批体育名师,由他们引领、扶助身边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带领班主任、科任老师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外教练员,指导学生运动、健身。
近年来,该县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杨健、唐继蓉、肖毅、郑龙飞等一批年轻体育专业教师的引进,像一剂强心针,为阳光体育运动注入了源头活水,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师生运动的积极性及参与热情被激发出来,于是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就成了一种常态。
同时,选派体育教师轮流外出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李旻说,“通过培训,让教师把学到的技能带到每一所校园,推动体育运动开展。明年我们将重点培训一批校园足球裁判员、足球指导老师,满足学校对足球教师的需求,便于校园足球的推广与普及。”
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带来了学校体育活动质的飞跃,使得临澧县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项目丰富、花样翻新、层次多样。
临澧县不断探索阳光体育的评价模式,将阳光大课间活动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专项考核,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优胜班级、优秀班主任评选和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逐步建立有效的学生体质监测与校园体育运动工作绩效评估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教育综合改革体系,推动素质教育回归“人”的发展,这是临澧县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愿景。采访结束之际,徐建新意味深长地说:“推进校园阳光体育运动,贵在坚持,贵在适合学生的需要,我们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