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日报7月21日“市州观察”头条)
姜鸿丽 周 伟 刘世霞
站在石门壶瓶山顶俯瞰,一条条水泥路犹如飘逸的绸带,穿过绿荫,盘旋起伏,连接山村,通达内外;一条条水泥路犹如大山的脊梁,横卧翠屏,曲折蜿蜒,托起家家户户的幸福。
从过去深山道路阻且长,到如今车到山前必有路,这背后折射的石门县壶瓶山镇决战脱贫攻坚收获的累累硕果;带来的是深山农民走出脱贫路、走上幸福路的切实变化。壶瓶山镇党委书记陈宏平感慨地说:“这几年,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让整个壶瓶山的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了,我们发展产业更有底气;路通了,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破除“囧途”燃希望
壶瓶山位于石门县西北山区,素有“湖南屋脊”之称。其所在的壶瓶山镇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乡镇,全镇38个村居平均海拔约1000米。长期以来,“路幽昧以险隘”,交通闭塞、信息难通,造成壶瓶山镇的38个村居有28个成为贫困村,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93户6697人。2014年以前,壶瓶山镇有金钣山村、后山村等5个村没有水泥路,汽车无法通行。
说起道路对发展和生活的制约,海拔1721米的后山村村民感受最深。村里的老支书皮丕荣回忆说:“2009年,村里还靠9匹骡马运送种子肥料和生活必需品。由于山陡,有些地方只能用背篓背。生产资料运不进来,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吃饭都成问题,别提致富了。3年后,村民集资凑了28万元,修了一条简易土路,才能过三轮摩托车。我们最大的期盼,就是通公路。”
“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这是诗仙李白在壶瓶山留下的佳句。壶瓶山不仅生态环境好,是夏季避暑的天堂,更有大量珍稀动植物物种,是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被中外专家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欧亚大陆同纬度带中物种谱系最完整的一块宝地”。然而,由于山路崎岖,这样的人间仙境让不少游客望而生畏。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山谷,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大山深处回响。面对这浩荡春风,壶瓶山镇党委、政府坚定决心、坚定信心:“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基本保障,更承载着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壶瓶山必须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引擎,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发动群众筹资筹劳,修通一条又一条‘天路’,带领村民致富,并破解旅游瓶颈,推动旅游开发和交通建设联动发展,让美景‘飞’出山,引得游客来。”
壶瓶山山高路远,为了缩短村民到集镇的时间,石门县交通部门投入2.4亿多元,修建壶大公路,连接壶瓶山集镇与大京竹村,直通湖北;壶瓶山路险弯多,为了减少弯道,壶瓶山镇与对口扶贫的武陵区委、区政府积极谋划,投入220万元,在青山溪村拓宽了254米的铜门垭隧道;壶瓶山路坎坷颠簸,石门县投入600多万元,提质改造Y005至C038象鼻子沟道路……
几年下来,壶瓶山镇积极争资争项,投入近5亿元,修通4条乡道,100多条村道,架设30多座桥梁,拓宽加固1条隧道。全镇已有国省县道70.347公里,乡道65.816公里,村道261.383公里,行政村硬化路通畅率100%。壶瓶山镇农村公路四通八达,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给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带来新希望。
山青路通产业兴
7月14日,天刚放晴,山中烟岚云岫。家住后山村紫高山的村民胡祖才喂完猪,又出去放羊。59岁的胡祖才一边赶羊,一边掰着手指算起账:“我今年养了两头母猪,光是猪仔已经卖了5万元,下半年13头肉猪出栏,还能卖上8万元。养了10多桶蜂,少说也能收上万把元;加上50多只鸡、5头羊,估摸收入能突破20万元。以前路不通,饲料运不进来,养的猪卖不出去。现在村里的路通了,收猪的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我摘掉了贫困帽,生活越过越好,下次我修好新楼,再接你们来做客!”
后山村第一书记、石门县交通局干部王伯周说:“2016年开始,县交通局充分整合农村公路建设和扶贫资金,为后山村修通两条3.5米宽、共8公里长的乡村道路。路通了,信息也通了,村里发展起养殖产业和400多亩良种茶。全村43个建档立卡户已在2018年全部脱贫,全村153户383人的人均收入从原来的3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元。”
像后山村一样,道路的通达给壶瓶山镇产业带来跨越式发展。去年,全镇茶叶种植总面积达到4万多亩,总产干茶1500万斤,实现茶叶总产值约1亿元;传统烟叶种植稳定在5500亩左右,销售11888担,实现产值1886余万元;养殖土蜂1万多桶,年产蜂蜜10万斤左右。全镇20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44户72人尚未脱贫。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以前的5860元增加到现在的10228元。
阻则穷,通则富。受到交通瓶颈制约的旅游业,也得到充分发展。每到周末,位于“湖南屋脊”偏远乡村大岭村的象鼻子沟景区格外热闹。“2014年公司成立时,象鼻子沟景区年接待游客不足5万人次,而去年增长到32万人次,这全靠壶瓶山镇交通发展的拉动。”石门壶瓶山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佑杰说。
近年来,依托便利的交通,该镇重点发展生态文旅产业,在业态设置、活动策划、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下大力,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从而带动乡亲们致富。目前,该镇有宾馆22家,农家乐45家,农产品销售点127家,旅游从业人数超过5000人,2019年旅游接待人次达150万,旅游综合收入达5亿元,带动10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超1000万元。
乡村蝶变幸福来
一场雨过后,壶瓶山镇平洞村变得洁净美丽,道路两旁树木葱绿,鲜花夺目。穿过村部,一栋有极具土家风格、上面印着“易地搬迁”四个鲜红大字的三层楼房映入眼帘。平洞村党总支书记王立军介绍说:“这里安置了16户易地搬迁贫困户,都从山上道路不通的地方搬下来,户型根据每户的需要设计。他们搬下山后,生活方便了,环境也宜人。”
64岁的村民唐汇敏沿着村道散步,见有客人到来,忙打开房门,带进一楼55平方米的新居。“我原本住在牛楠湾半山坡的土砖房,那里只有一条机耕道,出门只能走路,条件也差。没想到,我这老了还能搬进新房,出门不仅路好走,前坪还有健身器材,傍晚没事,在这房门口就能健身。”唐汇敏高兴地说起生活的变化。
沿着村道而行,又穿过青石铺的田间小径,两侧的玉米随风摇摆。王立军介绍,村里这几年发展了1500亩茶叶、300多亩烟叶,村集体还开办起茶厂。全村447户1508人年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生活富裕了,我们下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统一的风格美化村道,投入100多万元打造平洞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还将提升规划,改造村内道路,对全长1公里、宽5米的村主干道铺设沥青。”
看到乡村面貌的变化和老百姓幸福的笑脸,陈宏平满怀信心地说:“壶瓶山镇修通的这些‘天路’就是脱贫致富路的希望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给壶瓶山镇的发展和振兴带来新契机。今年,壶瓶山镇获评全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下一步,我们将以茶文化为特色,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打造特色文旅小镇,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