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杰
通讯员 刘少华 王禹 范晖
初冬的颜色,除了金黄,还有“汉蔬”绿。
丰收的季节,除了水稻,更有汉寿蔬菜。
11月11日至12日,“湘遇汉寿·品牌汉蔬”——中国·汉寿第五届蔬菜节在汉寿县举行。11月8日,穿行在汉寿县蔬菜基地,萝卜、白菜、莴苣等蔬菜长势喜人,鲜翠欲滴;温室大棚里,西红柿、黄瓜、丝瓜等蔬菜花开满枝,果蔬飘香。
汉寿是一个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素有“北寿光、南汉寿”之美誉。近年来,汉寿县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汉寿蔬菜”品牌。目前,全县蔬菜累计种植面积43万亩,年产量近150万吨,产值达18.5亿元。
蔬菜,已成为汉寿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优化区域布局,
“围堤湖”变成“聚宝盆”
在汉寿县诚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一垄垄辣椒、莴苣长势良好,娇嫩欲滴。合作社负责人聂习龙一边查看蔬菜长势,一边联系着客商。“今年种了200多亩辣椒,批发价每公斤9元,一天采摘一批,远销北上广,供不应求。”聂习龙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今年47岁的聂习龙,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从小跟着父辈种菜。他介绍,汉寿县的蔬菜基地位于洞庭湖西汊,由大堤围建而成,故取名“围堤湖”。上世纪90年代,围堤湖曾两次溃堤泄洪,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十分适合蔬菜种植。
(菜农在采摘蔬菜。)
“相比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种植蔬菜效益更好,一年四季都有收成。”聂习龙说,长年耕作,围堤湖逐渐形成了辣椒、茄子、南瓜、苦瓜、菜心、松花菜、白菜、莲藕、鸡荷梗等100多种时鲜蔬菜的种植传统。2013年,围堤湖蔬菜基地年产蔬菜40多万吨,总产值达5亿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专业蔬菜基地。2014年,围堤湖蔬菜基地创建湖南省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
“围堤湖”变成了“聚宝盆”,当地的蔬菜产业很快蓬勃发展起来。
为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汉寿县委、县政府相时而动,《关于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相继出台。汉寿蔬菜产业逐渐形成环西洞庭水生蔬菜产业圈,围堤湖蔬菜产业园、思雅园高科技展示园,出口蔬菜产业带、加工蔬菜产业带、丘岗特色蔬菜产业带的“一圈两园三带”产业发展大格局。
(汉寿蔬菜产业园室内蔬菜基地。)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汉寿蔬菜产业结构逐年调整,不断向规模化、设施化、园区化方向发展,新建大棚、喷滴灌设施6000多亩,冷藏保鲜库1.85万立方米,完成了穴盘基质育苗、半自动播种、工厂化育苗、大棚“春提早、秋延后”高效栽培、机械化施肥、覆膜、移栽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全面实施了配方施肥技术。以汉美、华诚、诚盟等蔬菜合作社为依托,实现年育各类商品蔬菜苗2亿多株,机械化移栽5000多亩,成为全省新技术推广的典范。同时积极引导菜农围绕当地特色品种调结构,围绕合作社实现订单调结构,打造“一村一品”“一社一特”,形成品牌效应,主抓了广州菜心、花椰菜、辣椒、白菜、南瓜、豆角、菜薹、苦瓜等十大优势品种,并引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标准化管理。
“近年来,全力打造蔬菜现代产业园,提升汉寿蔬菜品质、推动三产融合。”汉寿县蔬菜办负责人黄庆介绍,打造蔬菜现代产业园是汉寿县委、县政府计划打造的蔬菜主题公园的首期项目。该项目包含蔬菜新品种展示区和蔬菜新技术、新设施、新肥料、新品种示范区。蔬菜新品种展示区共展示了全国40多家知名蔬菜种业公司的800多个蔬菜品种。
目前,蔬菜现代产业园建有5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蔬菜综合产业园、1个特色产业园。蔬菜现代产业园将申创“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常德市首个以蔬菜为主题的新型特色田园综合体。
做响产业品牌,
汉寿蔬菜“面子”靓“里子”美
驱车沿着汉寿沅水大桥一路向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标准化设施蔬菜大棚。目光所及,都是绿油油的蔬菜,一眼望不到边。
下桥后,穿行在蔬菜基地,只见成片的松花菜刚刚长出花苞,菜薹正在抽薹,工人们将一袋袋莴苣逐一录入蔬菜质量溯源系统后,搬到挂着外地牌照的货车上。大批特意开车而来的游客,在菜地里体验着采摘果蔬的乐趣,对自动化播种、水肥一体化智能浇灌、可视化种植管理等啧啧称奇。
(汉寿蔬菜基地自动灌溉系统。)
“汉寿蔬菜声名远播,规模、特色、品牌都颇具影响力。”随行的汉寿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专家丁立君介绍,近年来,汉寿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一手抓蔬菜科技推广应用,促进传统蔬菜产业的升级提档;另一手抓以“节”为媒,叫响汉寿蔬菜品牌。
此外,为做响蔬菜产业品牌,汉寿县不断加快蔬菜科技成果的利用转化。2018年来,汉寿县在围堤湖蔬菜基地进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及新模式栽培的示范和推广。在20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基质无土栽培新技术、机械化耕种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先进蔬菜种植新技术30多项。全县引进各种颜色的樱桃萝卜、番茄、辣椒、南瓜及水果黄瓜等国内外优良新品种20多个。在华诚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物联网技术、钢架大棚等,展示各种新设施(设备)栽培10多亩。在华诚、诚盟、汉美等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蔬菜间套作、春提早秋延后、吊蔓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全县推广大棚“春提早、秋延后”蔬菜面积近5000亩,亩均产值达2万多元。
为进一步扩大汉寿蔬菜影响,提升汉寿蔬菜品牌形象,做强做大汉寿蔬菜,汉寿县连续5年举办蔬菜文化节,大大提升了汉寿蔬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并以5种有颜值、有故事、有品质且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为原型,设计推出了蔬菜文化旅游节永久性吉祥物——辣椒仔翰翰、白菜仔舒舒、南瓜仔维维、甲鱼仔珍珍和藕仔美美,寓意汉“蔬”味真美。2019年第四届蔬菜节吸引全国蔬菜专家数百人来汉寿交流展示蔬菜产业新技术、新成果。国家特色蔬菜体系首席专家邹学校院士出席会议并为汉寿县“院士科研基地”授牌,节会现场集中签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高达45.6亿元。
(蔬菜种植园一角。 张万祥 摄)
“科技与节会的双轮驱动,提升了汉寿蔬菜的档次,让汉寿蔬菜既有‘里子’,更有‘面子’。”丁立君说,目前汉寿围堤湖蔬菜产业园已经注册了2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全国联网的货运信息部3家,一个蔬菜产地物流市场。合作社组织按照“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搭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对外宣传,统一品牌销售”的经营模式,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汉美、华诚、远桂、文利等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创建了4个农业部蔬菜标准园,注册了“龙阳华诚”“目平湖”“围堤湖”“餐餐见”“益百姓”等12个商标,其中“围堤湖”和“餐餐见”荣获省级著名商标,“汉寿玉臂藕”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搭建销售平台,
汉寿“菜园子”直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第五届蔬菜节来临,汉寿县蔬菜产业园内蔬菜新品种展示区内一派生机盎然。智能物联园控制、水肥一体化等蔬菜种植新技术、新模式让人大开眼界。上百个蔬菜新品种集体亮相,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的西红柿形状各异,游客们一边体验采摘的乐趣一边拍照留念。
(菜农在采摘蔬菜。张万祥 摄)
“不仅好吃、好玩,还好卖!”汉寿县蔬菜产业园负责人肖敏介绍,汉寿蔬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走出了“国际范儿”。2020年,汉寿成为“全国惠农项目试点县”,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三级联动+基地孵化+协同发展+扶贫助农”的惠农模式,推动市场购销主体多元化、农产品交易机制多样化。每天,数千吨新鲜的汉寿蔬菜依托线上线下销售,带着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坐上冷链物流车,从田间地头出发,穿过城市街道,跃上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27个省份及阿联酋、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民餐桌。
“凭借品牌优势,汉寿蔬菜已拥有5家全国联网的货运信息部,注册120多家蔬菜专业合作社,158名经纪人,是步步高超市集团的签约合作伙伴。”肖敏介绍,该县蔬菜已销往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国内30多个城市,还出口至阿联酋、迪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室内蔬菜基地里瓜果飘香。)
好山好水种好菜,汉寿果蔬天下鲜。自动化播种、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病虫害绿色防控,无土栽培技术、可视化种植管理、蔬菜质量追溯系统,全程机械化生产等一大批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普及,提升了汉寿蔬菜的“科技含金量”。汉寿蔬菜品质优良,目前全县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达1万多亩,申报了以地理标志产品“汉寿玉臂藕”为代表的“二品一标”产品100多个;申领了出境蔬菜种植基地注册登记证9个,出口蔬菜加工厂注册登记证2个,出境蔬菜基地面积1.61万亩,可出口蔬菜总产量约12万吨。
今年初,汉寿县已全方位对接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将供大湾区蔬菜产品纳入“身份证”管理,为大湾区提供丰富多样、绿色生态、优质安全、供需稳定的“菜篮子”产品。目前,汉寿县认证的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经营主体7家,生产基地9个。出口方式主要是出口代加工和直接出口,其中以出口代加工为主。2019年,全县出口代加工量大约5500吨,直接出口量为2150吨,直接出口金额为196万美元。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汉寿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