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90后孙宇晨演讲稿:拥抱风险
我们是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帮助全世界的货币实现自由流转。所以我们在设计Logo时的想法是,把每个国家的货币符号都设计在Logo墙上。寓意是让大家感到,全世界的金融体系非常封闭,不同国家的货币不同,导致国家间的货币流通非常困难。我们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一、拥抱风险
我演讲的标题叫《拥抱风险》。为什么不叫“拥抱梦想”?因为梦想是褒义词,人人都想拥有梦想。但实际上创业的时候,很多事情不是由着你来的,创业是一个风险大于收益的事 。
我从小到大都是属于比较“刺头”的人,今天来的5个90后企业家里不少人都是这样的。当然最后我通过各种手段,以一种很诡异的方式考进了北京大学。我有篇文章叫《一道论证题》,就是讲我怎么处心积虑实现我的阴谋的。
后来去了美国。尽管性格比较叛逆,但还是有可能走上一条比较传统的老路,就像一般文科生走投无路,除了读博,还有可能去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工作。但我身后这个叫做比特币的大符号,给我的人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可能。
二、比特币是个什么玩意儿
比特币并不是真的存在,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实体形态的货币。我在2013年4月11号这天,第一次从《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知道比特币。这篇文章里的温克莱沃斯兄弟,在美国是有名的“上访专业户”,因为他们缠着扎克伯格不放,扎克伯格被迫赔了他们一大笔钱。他们拿着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很多比特币。
当时比特币的价格经历了一轮涨幅,虽然和现在相比微不足道,还是引起很多人重视。全世界除了比特币社区中的一些极客在探讨比特币的学术问题,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这是一个专门圈钱的东西,就像庞氏骗局或者郁金香泡沫。所以我虽然参与到美国比特币的社区中,但在周围的人看来,还是在做一件非常孤独、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因为你告诉他你是搞比特币的,他就会有“先生您听过安利吗”这种感觉。
当时我就面临着两种选择:
选择一:押注比特币,做一些与比特币社区有关的事情;
选择二:在我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我的求学之路。
面临这两个选择我也很纠结,因为老被人当成是安利推销员实在不是很好的体验。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比特币。当我看到比特币的官方视频时,注意到比特币最核心的几个特性:去中心化、分布式、匿名性、黑暗互联网(Deep Web)。
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是一个意思,人类历史上,比特币第一次实现了在金融清算中不用通过中心节点。 这可能非常抽象,但我当时接触到这个概念时感到非常震撼。因为一直以来,人类在货币清结算领域,都没有办法摆脱中心化的节点。我们日常生活中互相之间转帐,都有一个中心节点为我们记帐:人与人之间发送货币是商业银行为我们记帐,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有人民银行的清算中心为它们记帐。我们长期的习惯思维是:任何货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主权国家在后面为它背书;任何货币之所以可以被清算,是因为有可信的机构在那里对它进行清算。
我经常用民主运动来打比方,帮助大家理解去中心化清算:民主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政治领域实现了P2P技术。 以前货币归国家统治,就像整个国家都通过国王进行中心化节点的清算,国王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人,一旦国王被暗杀,国家就会大乱。同样道理,一个网络的中心节点如果被破坏,网络就会瘫痪。
一个生活在伏尔泰时代的人,很难想象国王是可以被选举的。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中心化节点的清算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中心化的节点,整个国家就会瘫痪。伏尔泰则率先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可以用民主制度来选,没有国王也不会产生任何混乱,而且效率可能会比国王更高。
比特币的创始人也讲清楚了这个道理,在金融清算领域并不一定需要中心化的节点。在金融领域,这是一个非常颠覆式的理念,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再也没有人能把它合上。
比特币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它有超强的匿名性。它的匿名性之强,以至于它的每一笔交易可以在网络上不用经过中心节点,就被隐藏。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互联网之外还有一个黑暗互联网。 平时我们看到的谷歌、腾讯、阿里等等,都是漂浮在表面上的互联网。但在深层次的互联网里,还存在一个黑暗互联网。在黑暗互联网中有很多一般人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说黄、赌、毒。这个黑暗互联网的市场,一点都不比表面的互联网小。黑暗互联网中每天发生的很多故事,有可能就存在于这些匿名性之中。
我刚接触比特币时,它大概五六十美元,有时涨到六七十就已经把我高兴坏了,比特币整体市值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徘徊。当时我很简单算了一笔帐,全世界黑暗互联网每年的估值大概2万亿美元左右,比特币的匿名性很好地为它解决了金融清算问题,我就想比特比的市值完全可能因此随便就能增长100倍。
于是,我就把上宾夕法尼亚的学费全部都用来买比特币了。之后没多久,比特币疯狂增长,这是我当初没想到的。当然,再后来又暴跌,让很多人去了天台。
比特币的走势很像一个人的人生。当你坚持做一件完全正确的事情,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你的价值都是零。即便你很努力的坚持到有一定的上涨,也会经常遇到很大的挫折,让你走向天台。但实际上如果坚持下去一直努力,走到后来你会发现之前都是波浪 。
三、锐波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比特币的跌幅和涨幅,经常让人睡不着觉。我那会在美国准备上法学院,毕业后理应去当律师。当时我的想象是,靠比特币赚了很多钱又走向律师道路,肯定能混得不错。但我好好想了一下,最后还是做出了一个很多人很不解的决策,自己倒贴很多钱回国创业,就是锐波公司。
锐波是做什么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改进了比特币的很多特征,使得它快速发送和转换货币等特征,可以被用于刚才讲的光明互联网。Ripple labs设计了一个Ripple协议,试图让不同货币自由、免费、零延时地汇兑,创造了一个价值网络支持的去中心化的支付体系。
比如,现在国际电汇非常慢,大概要2到3个工作日,手续费也很高。银行间的支付缓慢、昂贵并且复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用比特币可能一个小时就可以发送过去,但在锐波网络中大概3到5秒就可以。我们在做的就是尽快把这套协议在中国本土化,让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及商家和客户,尽早用到这套协议。
我们经常把锐波网络称作价值网络。就像当初信息网络征服整个世界,诞生出BAT这些大型公司一样,我们创造的价值网络,在这个让网络货币如流水一般无损瞬时转换的时代,必定能够催生出一个很大的全新的企业网络。
四、90后的安全感重新定义
面临不同的人生选择时,大家经常会觉得选择要基于一种安全感,一个人要能够有安全感,才能够合理化他的选择。但我却经常选择风险大的那一个。这也是我今天想要讲的一点,90后对于安全感的想法和80后是不一样的 。
我喜欢用“集体回忆”作例子。我非常讨厌80后、70后在朋友圈里分享说:“那个时代,我们没有电脑,只可以爬树,多么美好。”这让我非常崩溃。80后的集体回忆经常是《射雕英雄传》、《黑猫警长》、李雷和韩梅梅之类。他们认为集体回忆非常美好,而且还经常嘲笑90后没有集体回忆。
我非常想吐槽的是,我们在赞美一个东西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它意味着什么。集体回忆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个人对集体回忆的归纳是,意味着控制、垄断和中心化。因为集体回忆的来源,实质上是一种被选择的结果。 大家之所以怀念《射雕英雄传》、《黑猫警长》,是因为你只被允许接触它们,其他的根本接触不到,这实际上是内容通过电视这个被选择的过程。
90 后为什么没有集体回忆?因为90后生活在一个竞争、自由和个性化的时代,他们消费的所有内容、渠道都由互联网产生 。90后不可能产生集体回忆,因为仅就电视剧而言,在美剧这一个分支中就有《权力的游戏》、《老友记》、《绝望的主妇》等一堆剧,更不要说日剧、韩剧、国产剧。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竞争、自由和个性化已经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流,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电视剧,选择自己的价值。所以,像集体回忆这样很多80后、70后很珍惜的现象,在90后身上已没有了,我反而认为这是一件更合理、更美好的事。
比如,很多80后、70后理解不了为什么脸萌这么火。实际上脸萌就是很简单地抓住了个性化的需求。这是人人都有的需求,只是在80后、70后的成长时代,他们被压抑了。
再比如IDG投资的bilibili为什么这么火?很多70后看不懂那些很萌的弹幕飞来飞去的样子。其实它火的根本原因就是90后有二次创作的欲望。他们经常把一部非常严肃的动画片或是纪录片,吐槽得不忍直视。比如说《中国电视史》之类的,他们会把它读成“中国电是屎”,讽刺一个叫“中国电”的人。
所以,90后对安全感的定义完全不一样。以前,对80后来说,控制、垄断和中心化是安全感的来源 ,比如说要进大国企、央企,要当一个每天什么都不做却拿着很高薪水的寄生虫,这给他带来很强的安全感。但对90后来说,竞争、自由和个性化才是安全感的来源 。
我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取报酬,想在这家企业工作就工作,如果明天不认同这个老板的价值观,随时可以走。在90后看来,依靠能力建立的一套价值观,才给他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当然,一个人是不是90后,是由他的心态决定的。 因为在我的朋友中也有很多人还是要进大国企和考公务员,我觉得他们已经被开除出90后的国籍了。
就像金钱方面,我曾建议我妈把钱存到余额宝,这样利息更高。我妈却跟我说:“你看马云贼眉鼠眼的样子,他肯定把我的钱卷着就跑了。”她肯定更相信银行和真金白银,连支付宝都不相信,更不用说我从事的锐波和比特币。
还有一些人,80后甚至90后,择业时更看重的还是户口这些东西。但我觉得对真正的90后来说,很可能10年后,户口还会不会占那么大比重,甚至还会不会存在,都是很大的疑问。
我要说的就是,实际上我个人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是没有安全感的,但是实际上它的根源在于安全感的定义已经发生变化了。在我们看来,只有自由、竞争和个性化,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