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常德频道讯 近日,一群石门民间的抗战研究者在常德市石门县陆续发现了大量70年前的抗战碉堡群,他们主要集中分布在石门县城澧水南岸的三江口、新街口、月亮湾、天供山、风车口、白鹤垭一线,绵延近20公里,总共约30余座。
1943年秋,日寇以20余万之众进犯常德。石门是常德的前哨,由国民党第73军奉命固守。为阻止日寇南侵常德,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73军在石门县城澧水南岸和十九峰山一线修筑了大量的碉堡,构成了一道阻止日军进攻常德的防线。
1943年11月6日,日军主力部队以10万兵力分三路合围石门,73军在石门县城附近的青山尾、大尖山、金鸡观、白沙渡、百步墩、双溪坪、红土坡、曹市、夹山一带与日军激战。14日,国民政府军委会下令73军后撤,放弃石门。为掩护73军突围南撤,73军暂编五师在彭士量师长的指挥下死守石门县城,在城内与日寇展开残酷的肉搏战。15日黄昏,暂五师奉命撤出石门县城,师长彭士量率警卫连在石门县城西北的三江口一带渡河,遭遇日寇围击,不幸在岩门口被敌机机枪击中,彭士量身受重伤仍喊杀不止,拼力高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
石门之战,73军特别是暂五师与敌激战10日,以全师6000官兵伤亡殆尽的代价,依靠这些碉堡,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拖延了日军进攻常德的时间,使驻守临澧、澧县、桃源、常德的军队得以充分准备,为常德会战赢得最终胜利,“彭师长厥功甚伟”。
新发现的这些抗战碉堡,主要集中分布在石门县城澧水南岸的三江口、新街口、月亮湾、天供山、风车口、白鹤垭一线,绵延近20公里,总共约30余座。所有碉堡系水泥、卵石混合的混凝土堡垒,保存较为完好,虽经70多年风雨洗刷,仍异常坚固。每座碉堡整体为钥匙形,其中碉堡的前端呈圆柱体半地穴式结构,设置有三处机枪射口,里面可容纳6至8名士兵。碉堡的后端是长方形坑道,供放置弹药和方便士兵进出。碉堡顶部平整,有一处四方形的透气孔。
这些碉堡的发现,为研究当地抗战史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实物资料。由于年长日久,风雨剥蚀,这些抗战碉堡,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也亟待有关部门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