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探源茶船古道】古茶道上的红色足迹
发布时间:2017-08-08   来源:尚一网  作者:魏仙耘 韩冬

  石门西北大山行走四天,寻访古茶道。南北镇贺家台、水南渡、皂市老街、三江口……每到一处,伴着悠悠茶香,闪过红色身影,聆听红色故事。茶马古道、茶船古道、红色古道,三道并行,古茶道已然一条红色革命通道。这里建立了石门县苏维埃政府,这里走出了贺龙、王尔琢、陈振亚等名垂青史的红色革命将领。沿着渫水,踏着一串串红色足迹,这里的红色故事值得我们去追寻、去纪念、去传承……

  贺龙:转战湘鄂边,建立革命武装

  湘鄂边陲小镇石门县壶瓶山镇的“宜沙老街”里,一栋普通木质青砖街坊上挂牌“贺龙客栈”。百年前,年轻的贺龙挑茶从湖北五峰走茶马古道至老街“泰和合”茶号,就常住这间渫水之滨的客栈。当时老街有童谣传唱,“蹦蹦跳、蹦蹦跳,河是青龙舞,街是活龙笑”。

  这条赶骡马运货谋生之路,也是贺龙日后活跃于湘鄂边的革命之路。1915年,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袁宣言》,联络各地革命力量举行武装起义,湖南的中华革命党人也在积极酝酿举兵。贺龙奉命到石门县泥沙镇策动兵变。泥沙镇有200多户人家,近千口人,设有团防局,有枪80余支。1916年1月,贺龙与姐夫谷绩廷等几十位志同道合的乡友,赶着骡马来到泥沙,恰巧大庸县革命党人罗占侯起兵讨袁,派吴佩卿等来到泥沙夺枪。贺龙和吴佩卿一起商定夺枪计划。1月21日,春节前泥沙镇最后一次大集,镇子上热闹非凡。设赌摊、饭局支开人马,贺龙带着10个伙计直奔团防局,活捉了局长。一枪没打,一人没伤,缴获了枪支。不到几天,贺龙的队伍发展到了300多人,取名“湘西讨袁独立军”……

  1927年,“马日事变”后,革命由城市转为农村,1928年,石门年关暴动和南乡起义相继失败,由南乡转到北乡的陈昌厚、郭天民、曾庆轩等与原在北乡坚持工作的伍伯显、盛联熊、陈奇谟等,在贺龙的领导下,北乡的武装斗争更大规模地展开了,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湘鄂西根据地之一部分,延续了革命的火焰。

  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贺家台,今南北镇潘坪村所在地,百年木屋被青山翠绿环抱,这一旧址是石门县革命纪念地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贺龙在贺家台活动时期,曾住过这间木屋,屋主人是贺龙的干妈康三姑,康干妈的重孙辈至今收藏着贺龙当年使用过的马鞍、竹篾水壶、砍刀、砚台、圆斛。今年3月,连接省道303的通村公路已通到屋前。而屋前的这条道正是当年的古茶道,也是贯通湖南、湖北唯一的古官道。

  1931年9月10日,石门保安团团长罗效之纠集千余人,进犯石门县苏维埃所在地贺家台,红军死伤20余人。11日,罗又率部偷袭贺龙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工农红军第四军独立团二、三营,营长盛联雄率领红军战士冲入敌机关枪阵地展开白刃战。由于敌众我寡,弹药缺乏,数次冲锋均未突围成功,撤离中被困于“剪刀峡”。红军战士毁弃枪支,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后来,当地群众在“剪刀峡”一带找到68具烈士遗体,偷偷掩埋。

  80余年后,我们站在贺家台,遥遥相望对面的薛家村里的六塔山,肃静默哀,向烈士致敬。来薛家村义务扶贫的老兵王新法为68名烈士在六塔山上安了家。

  王尔琢:他的牺牲“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王尔琢牺牲时,年仅25岁。毛泽东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2009年,王尔琢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王尔琢1903年出生于石门县官桥村一户小康人家,读私塾,入官桥国民小学、县立高级小学、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附中就读,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潮。1920年7月,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

  1924年5月,王尔琢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对他十分欣赏,经常找他谈话,传输革命思想。1924年秋,在周恩来的培养和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一期毕业后,王尔琢连续担任第二期、第三期学生分队队长和党代表职务,率领学生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井冈山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

  曾任职石门县党史办主任的陈俊武说,外界对王尔琢的革命史很熟悉,但很少提及他的家人。1988年,85岁的郑凤翠带着对王尔琢的思念离去。王尔琢与“娃娃亲”妻子郑凤翠20岁成亲,成婚之后,王尔琢只在家呆了3个月,便赶赴黄埔军校读书。出发之前,他对已经怀孕的妻子说,如果生了儿子就是你的依靠,如果生了女儿就是你的伴,如果是儿子的话就取名叫摘祚,女孩就叫桂芳。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1928年,王尔琢牺牲在江西崇义战场,失去了丈夫的王凤翠只能擦干眼泪带着女儿继续坚强的生活。然而躲不过命运的安排,1945年,刚年满20岁的王桂芳因胆囊炎离开人世。后来,郑凤翠过继了堂侄王葵祚为养子,不幸的是,王葵祚也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壮烈牺牲。王尔琢子女们似乎都和他一样,英年早逝。

  在探寻红色足迹中,我们发现,在石门当地,有人也在关注收集和整理石门的红色文化元素。张天夫曾断言:石门有中国最具特色的红色古茶道;退休干部文正直,84岁的他拿出印有党徽的红色学习笔记本,正欲与老同志合编写一本《石门红军名录》……

  记者 魏仙耘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