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功到佳处石门开
发布时间:2018-08-3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

功到佳处石门开

——写在《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系列报道结束之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文热心

“历史会这样记载:公元2018年8月6日,地处湘鄂边界的石门县,终于摘掉了压在他们头上多年的‘贫困帽’,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自1986年被确定为湖南省贫困县以及2011年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来,石门县终于脱贫摘帽了。

石门成为县名,源自一个传说。有古诗为证:“县治十数里,天然石有门。不烦人用力,曾使路通村。日月去留影,乾坤大启阍。万年成古迹,谁与劚云根?”译成白话诗即为:在离县治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座天工巧合的石门,无需人力辛勤的开拓,从这里通向万户千村。日月在这里留下了长影,宇宙在这里启开了大门。这万年流芳的古迹呀,谁能说出它形成的原根?只是,在石门这片发现了湖南古人类化石土地上,不见传说中的那座“曾使路村通”的门。反倒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门不见,路不通”,闭塞等因素让这方土地贫困。石门人盼望再打开石门,在拥抱如画风景时也拥抱财富。

但是,打开石门的密码在哪里?

一组《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的报道作了解答。

这组以纲统目的报道,既让我们全景式地看到了石门脱贫攻坚全过程,又让我们从多侧面、多层次了解了石门县在打好这场战役许多细微之处,更让我们见识了这方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让“石门重开”的功力。

政治站位高——思想的功力。到2020年,让4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全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地处武陵山片区的石门县,是湖南省三大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石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誓言如铁:打赢石门脱贫攻坚战,是对中央、对省委、对市委第一位的政治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石门82300名贫困人口如期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是全县67万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给这方土地和这方人民的历史交代。基于这种认识高度,石门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响亮地提出了: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从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务脱贫攻坚……石门县委、县政府打赢一方的脱贫攻坚战,是一种政治上的高度自觉,是一种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主动追求。

责任压得实——行动的功力。石门县委、县政府主政者们最硬的措施就是将责任挑在自己肩上。他们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所有县级领导参与抓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金融扶贫、劳务协作和医疗保险及救助、社会保障兜底、教育及健康、科技及电力光伏扶贫、安全饮水等9个分指挥部和督查巡查组,由县级领导任分指挥长。与此同时,县、乡、村层层签订“军令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必述内容。

石门县的决策者把脱贫攻坚这一千斤重担依靠众人挑。全县下沉县乡村主体力量、县直单位帮扶力量、党员干部结对帮联力量,实现了县级领导包联、驻村工作队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联“三个全覆盖”。他们坚持“谁主体、谁主责”、“谁主管、谁主抓”、“谁联系、谁包干”,全面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县级领导和科局长的联乡包村责任、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责任、党员干部的结对帮联责任。

方案很精准——心智的功力。最能体现石门县委、县政府功力的是扶贫方案的设计:为落实“精准施策,产业为先”,他们探索创新精准脱贫思路,在全县331个村(社区)成立了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采取“县财政拿一点、村集体收入切一点、社会爱心人士捐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的方式,确保各村基金不少于20万元,基金主要用于传统种养业奖励,多种养者多奖励,少种养者少奖励,不种养者不奖励,一举破除了贫困群众惯有的“等靠要”思想。在教育扶贫方面,他们立足“扶贫助学,一个不漏”,“控辍保学,一个不少”、“助校帮学,一个不落”,作为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以99.5的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排名全省第二。在医疗扶贫方面,石门县构筑“六道保障线”,撑起健康“保护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平均实际报销比例达84.61%。他们还大力推行“旅游+扶贫”模式,将农村生态、民俗文化、农副产品等资源在旅游产业链中巩固加强,促进旅游与扶贫的深度融合,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实践,给大山里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功力靠修炼。无论是县委、县政府的顶层设计,还是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执行实施,人们都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在扶贫这一领域,他们都拿出了自己的“样本”,产业的、医疗的、教育的,还有机制方面的等等。就像管好“钱袋子”这种事,他们也筑起了四道“防火墙”。正是这些“样本”,构建了石门脱离贫攻坚的四梁八柱。修炼没有终南捷径,只有下苦功、出大力,流大汗,才能达到目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脱贫攻坚“石门精神”,在这方热土、这方干群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正如一位镇党委书记说的,“石门的这场脱贫攻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阶段性胜利,是因为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是用汗水乃至生命换来的。”仅仅建档立卡这一环节,就让干部们体味到了“修炼”炙烤的滋味。石门县除“进村过梳子,入户过篦子”外,在进行筛选和甄别环节还开展大规模的全县普查。县里每年至少组织三次,每一次分三个阶段实施。“像这样的一次全镇普查,时间最短需要20天。”正是这种修炼,干部的“脱皮”换得了群众的“脱贫”;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功力产生场。修炼至佳处,思想就会产生一种飞跃,就会豁然开朗,形成一种场。在场中,石门人民找到了脱离贫攻坚的办法、措施,推出了许多创造创新成果。譬如说,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创造了这样的经验:“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家中有没有人进病房,五看家里劳力壮不壮,六看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畅不畅,七看群众是否有笑相,八看集体经济收入有没有进账,九看村容村貌靓不靓,十看支部班子强不强”。

功力所至,人升高境界,事做成珍品。石门在扶贫的各个方面、层次打造出“样本”,都堪称经典。这种经典,不仅在同类的工作中具有示范意义,而且会成为一种文明的沉淀载入史册。

重开的石门,一定流金淌银、人面桃花、高歌管弦。

(作者系湖南日报资深记者、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