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鱼虾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30日讯(韩冬)金秋八月,给村里的学生们发放完助学金,扶贫后盾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行从新村部出发,进行入户走访。三年前,扶贫单位栽下的行道树已长过人高,树荫下行走,消除一身汗意。走过几户人家,太阳渐渐爬上正中央,湛蓝如洗的天空里浮动朵朵白云。一阵风吹过,跟随沙沙声响,一片绿油油的稻浪滚滚而来,水面也泛起涟漪。生活在水乡惬意尽收眼底,沟沟塘塘里甩出的根根鱼竿牵起一道道鲜美,几位黝黑的垂钓者展示着各自的收获。
这里是安乡县大湖口镇潭子口村,去年年底整村脱离贫困村序列。
广袤的洞庭湖平原,得天独厚的环境成就了一个又一个鱼米之乡,而有着千年水稻种植经验的安乡,早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鱼的生产基地。潭子口村由于交通不便、种植品种单一、技术缺乏等客观因素,发展相对滞后。
如何依托资源优势,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市委驻潭子口村扶贫工作组成员一组组接力,“搅活一池水,水窝子才有生机”的方向从未改变。作为组长单位的市科技局,扶贫队员更是将“科技兴农”贯穿始终。
“有朋自远方来,水窝子特色齐上桌”,万军甩开膀子收网,一只只鲜红的小龙虾跳入筐里,岸边还有两桶鲜活的鳝鱼和小鲫鱼。国家级“星创天地”企业——楚源农科引进村来,整体流转农民土地,大规模展开种养殖,万军便是楚源潭子口基地的主管。
眼前的千亩水稻田,与传统稻田分布不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深1.8米,宽4米的水沟,将田地围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小岛。万军打趣说,水沟里的“合租客”可是上了CCTV新闻频道的。在稻田的生长期,合租客小龙虾在水中自由活动,不仅给稻田松了土、通了风,它们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肥料,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万军记得很清楚:小龙虾有3到5个月的生长期,基地今年农历正月十六,也就是3月3日开始收获,到现在接近尾声,9月份收割成熟的稻谷后,下第二季虾苗。“一季稻两季虾”的模式,每亩每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
稻田里的“合租客”成为农户增收的新路子。有人开始思考,合租可否从一家发展到多家,进而实现“一水多收”。潭子口基地里,一场充分发挥潭子口村湖区自然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农田空间,集成多种农作物、水产的种养技术探索开始了。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专家团队提供指导,楚源农科公司负责种苗、饲料、药品、技术与销售,联合同福楚源和昌宏水产两家合作社,着手开辟优势特色养殖新方式。
经过不同品种的种养殖尝试对比,“四水共生”模式基本成型,确定了发展水果、水稻、水产、水生蔬菜立体生态种养的初步构架。围绕“水”做文章,又分水上、水面、水中、水下四层。水上即田埂上栽种黄桃、西瓜、蜜橘等水果,水面是有机稻、水生蔬菜,水中放小龙虾、种黑叶轮藻,水下养有机鱼。
跟着技术员学技术,养殖户樊孝林一点都不马虎,因为直接关系到钱袋子。“春上旺季出虾时,大虾每公斤卖到100元,淡季每公斤均价也到了30元”,他指着水中的黑叶轮藻,它既能做虾的口粮,又能给水增氧,同时避开鸟类啄食小虾。水下养鱼的品种也有讲究,只能养白鲢,才能和龙虾共生。
万军心里有个时间表:从去年10月开始放虾苗,今年3月至5月平均每天出虾2000公斤,4月中旬投鱼苗,5月初种水稻……同时还有本明白账:截至目前,1100亩水面,光小龙虾的毛收入达250万元,680亩水稻的收成也不赖,亩产近300公斤,有机稻米每公斤卖到34元,有机鱼收入大概30万元,水果还在基地人自饱口福阶段……
依托楚源农科,潭子口村建立了“公司+项目+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整村贫困户发展种养生态产业,并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去年春节前夕,全村97户贫困户,共计337人,每人领到了700元的分红。自称有“弟子五百”的万军乐呵呵地介绍,“四水”模式正在推广中,已辐射周边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