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2014至2017年德山经开区将完成1.2万户棚户区改造
发布时间:2014-07-28   来源:常德民生报  作者:综合

作为一个城市功能性片区尚待完善的老工业区,棚户区改造对于常德经开区而言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质再生,更是涵盖经济复兴、社区重构、文化重建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为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近年来全区上下卯足劲,启动了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棚户区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针对城市棚户区住房环境较差,安全隐患多,改造难度大等具体情况,中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力度,让更多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早日得到改善。

然而,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区,常德经开区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基本为棚户区,全区需改造的棚户区达20440户、涉及居住人口近5.1万人,改造的房屋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面对项目启动难、征收补偿难等诸多棚改难题,该区想了不少法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2011年,经开区大刀阔斧地启动棚户区创新型改造模式,特点是通过拆迁置换出棚户区土地,再通过招拍挂进行商业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房子一部分用于拆迁户回迁,另一部分用于销售,以平衡棚改的资金。
三年时间里,市场化的模式迅速推进了棚改工作。截至去年底,经开区启动了龙甲山维修改造、龙虎桥维修改造、常德市原电机总厂南宿舍区等棚改项目,惠及居民4440户。
换个方式啃下棚改“硬骨头”

市场化的棚改模式下,一方面,政府仅需投入启动资金,缓解了因财力不足而无力推进棚改的困境;另一方面,从棚户区走出来的居民可以住进品质较好的住宅小区,棚改“一步到位”。这种市场化的棚改模式,目前被各地广泛采用。

然而,去年以来,一度快速推进的棚改工作却变得举步维艰。“一方面,棚户区居民对拆迁补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土地征收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开发商不拿地,改造资金难以平衡,市场棚改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棚改办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不差钱的市场化棚改模式,一下就变得捉襟见肘起来,棚改进度也随之放缓,“要完成我区的棚改工作任务,需要筹集资金约25亿元,财政需补贴资金10亿元左右,真可谓是‘压力山大’。”“有困难要迎难而上,要更好更快地推进征收工作,尽量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周到。”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向绪彦强调,困难当前万不能放缓棚改工作进度,要换个方式啃下“硬骨头”,“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资金需求,首先是搞好项目策划、包装,让更多开发企业了解优惠政策;要进一步优化环境,落实棚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政策,切切实实做好服务。”针对拆迁难等问题,向主任表示,今年起,除了补偿政策要进一步让利于民外,在工作方法上,要与居民多沟通,宣传解释政策,挨家挨户的耐心交流。“要将公租房建设、农拆安置与棚改工作结合起来,对棚改项目中的家庭困难户,符合公租房入住条件的,优先安置到公租房中。”

据了解,2014年至2017年,该区将全力推进演舞堆社区、洞北社区、蒿草湖社区、晒谷岭社区、老码头社区等12个社区的棚改工作,完成1.2万户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实现居民搬新居、城市换新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