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鏖战范家潭—常德经开区防汛抢险纪实
发布时间:2014-07-29   来源: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网  作者:吉 喆

7月17日下午1时,距离常德经开区一线临洪大堤900米处的范家潭村某处鱼塘边,突然“哄”的一声,喷出一米多高的水柱,瞬间搅乱了这里的宁静。

“范家潭发生翻沙鼓水险情了,起身起身,赶紧走、赶紧走!”接到防汛指挥部的通知后,“抢险突击队”迅速赶往了范家潭。由于发生鼓水险情的地点不在水泥路边,且连日降雨不断,已让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变得更加泥泞不堪,车辆根本无法通行,随行带来的十多车砂石,只能卸在大路边,然后通过肩扛手提的方式运到鼓水处。队员们毫无怨言,分工明确,卸车、装袋、运输有条不紊。这群从周边四个村抽调的队员,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由于险情频发,从16日下午5时起,他们大多数人已连续高强度工作超过18个小时。

武警官兵赶来支援

陈星是突击队里面年龄最小的,也是最卖力的队员,光着脚踩着泥水,不断扛来一袋又一袋砂石,仿佛不知疲倦,只是偶尔踩到锋利的石子,才会让他疼得忍不住皱起眉头。原本粉红色的上衣几乎已经看不清楚底色,裤子更是不断往下淌着泥浆。

“我没啥文化,就是还年轻,有把力气,就有力出力了,不然村里都要出大问题。”今年28岁的陈星是高岭村人,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又身患疾病,他辍学后并没有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在镇上的砖厂做事,虽然工资不高活儿也不轻松,但可以留在母亲身边好好照顾她,这令陈星很满足。来范家潭抢险之前,他已经参与了两处险情的排除工作,每次都冲在最前面,虽然强打着精神,但还是能看得出已经十分疲惫了,好不容易被我们劝下来休息几分钟。整个人立马瘫坐在了地上。

问及家里的情况时,陈星无奈地说,因为没啥钱,家里的房顶破了一个大洞,一直没有修补,这次下雨,家里又湿透了。“这里的事儿才是大事,我屋里的事都不要紧,少休息,多做事,要不然别人屋里都要遭淹。”陈星休息了不到五分钟又起身加入到了队伍中。

今年70岁高龄的钟定业老人是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拥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扛着四五十斤重的砂石,老人一身藏青色的粗布衣服溅满了泥点,左腋下更是撕开了一条十多公分的口子。“这个口子啊,只怕是背沙袋时用力太大扯破的吧。”钟定业用手捂了捂,略微有些不好意思。钟定业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在市里面做包工头,两个女儿也在外地工作,收入都较高,对老人也颇为孝顺。他们多次劝老人去城里居住享享清福,但老人舍不得老家,不仅不愿意去,甚至还在家里种上了6亩多水稻,每年除了自己吃,还能卖掉不少。

“这人就是要动,不动身体就不行。一袋砂石四五十斤,我现在还背得起。我当了几十年生产队长,就是要带头,都是乡里乡亲的,哪个屋里受灾了都要不得!”钟定业趁着跟我们说话的间隙,掏出兜里的感冒药,喝着矿泉水吞了下去。由于昨晚抢险时淋了一夜的雨,老人不小心感冒了,眼睛也因为充满了血丝变得红肿起来,但却没有丝毫休息的意思。

 

军民齐心协力抢险

范家潭的抢险工作被不久后赶来的武警官兵接替,年轻的小伙子们卯足了干劲儿,效率十分之高,险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期间,“抢险突击队”的队员们也没有闲着,仍然不断在帮着装袋,陈星也继续扛着沙袋来回穿梭。“你们来了,就好了,就可以放心了!”钟定业满心欢喜的看着这群武警战士,不时提醒他们脚下路滑,不要摔倒了。

在范家潭热火朝天的抢险现场,这些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仿佛就是一家人。此刻,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把他们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