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将“一村一品”进行到底 —— 走进西湖管理区乡村振兴示范片
发布时间:2019-04-19   来源:常德融媒  作者:杨晟

  □常德融媒记者 杨晟 通讯员 刘卫平 文/图

  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片,西湖西洲乡有很好的基础。

  黄泥湖村有成片的牧草,有3A景区牧业小镇;裕民村有百亩梨园,百亩蔬菜园;渔民新村是全区唯一的水产养殖专业村,有风格独特的渔民新村小区……三个重点村各具特色,“一村一品”的雏形已形成。

渔民新村一角。

  “下一步的重点是如何将‘品’持续做好,形成产业,做出特色,坚持下去。”市委驻乡村振兴西湖示范片工作组的同志们,将其写入了三年工作计划。

  怎么计划?如何实施?4月11日,记者深入重点村一探究竟。

游客们在黄泥湖村万亩苜蓿草游玩。

  黄泥湖村:产业融合是未来

  在黄泥湖村的德人牧业小镇的牧草加工车间里,十多位工人正在将刚刚收割下来的苜蓿草打碎、加工、包装成一袋袋有机肥料。

  “以紫花苜蓿、饲用苎麻为主要原料的优质高蛋白青贮饲料加工调制技术和产品”是德人牧业“变废为宝”的创举,以此技术为基础转化生产的产品含蛋白质高达20%至26%,可大幅降低饲养成本,打破从国外引进牧草的现状,逐步形成南方饲草种质资源库。

  牧业小镇是追梦人魏仲珊2014年返乡置业的产物,是他用“一杯牛奶”缔造的德人牧业南方乳业王国。去年,农业农村部公布《关于推介休闲观光牧场的通知》,“德人牧业小镇”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的牧场。同年12月,德人牧业旅游景区成功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德人牧业解决了村里的就业、闲置土地,它不仅完美诠释了“一村一品”,更是拉动了全区的经济。短短几年间,打造“种—养—加—销—游—创”健康全产业链,年产值冲破亿元。董事长魏仲珊表示,2019年,他将保持“做好湖南人自己的一杯鲜奶”的初心始终不变,充分发挥观光牧场和3A景区的区域优势,努力奔跑,奋力追梦。

裕民村村民建房。

  裕民村:多种经营得高效

  今年的植树节,西洲乡的党政干部们一同在裕民村做了件很“美”的事,在全村农户的屋前屋后都栽上了梨花,预计种下了近5000棵。村总支书记成亦永笑道,这下,他心里的那个“梨花村落”的美梦要实现了。

  裕民村现有450亩成片的梨花园,每到春上梨花开时,一树树盛开的梨花在春风中抖开娇艳的花瓣,在枝头争妍斗艳着,在温暖的阳光下绽放着灿烂的笑脸,美得如穿着婚纱的新娘。

  “前段时间,梨花开的时候来了不少人,但是花期太短了。”成亦永说出了忧心。今年,他和工作组商量扩建全村果蔬面积和品种,争取留得住游客,让当地老百姓尽快尝到高效农业带来的“甜果”。

  自村里开始组建合作社搞果蔬种养以来,经济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少贫困户也因此脱了贫。成亦永给我们算起账来,袁建辉是一名女贫困户,老公身体不好,她是家里的劳动力,去年她5亩地全流转给了合作社可得2500元流转费,她全年有近100天时间在合作社务工,工钱可得近1万元。

  这样把地流转给合作社,又到合作社务工的农户,在裕民村可不少。也有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户跟着种,像周求和家就种有3亩梨树,每年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

  渔民新村:抱团取暖求发展

  红色砖瓦小别墅,靠着小溪,伴着垂柳,孩童们在院中奔跑,大人们在阳光下聊家常……人们想象中美丽乡村最美画面,它即将在渔民新村实现。走进渔民新村,它的设计在充分体现梅山文化和渔村特色的同时,令“新”村与自然相融。

渔民新村鸟瞰图。

  西洲乡党委书记周尔琛介绍,目前渔民新村主体建筑顺利完工,正进入水电路及景观工程建设阶段,村民入住指日可待。新村建成后,还会在街区中开设餐饮、住宿、特色产品店等,打造成全区拓展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渔民新村还是全区唯一的水产养殖专业村,除了全村1400亩的水域面积外,村里还流转了3000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1400亩,莲藕种植面积600亩,全村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

  渔民新村的村民们都是专业渔民,有技术,但是收入不够高。为什么?周尔琛解答道,因为他们缺市场、缺品牌。今年,我们准备把村里的一些养殖散户都整合起来,鼓励大家抱团取暖,成立专业水产养殖合作社,多个人多个脑子,共同致富,把村里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西洲乡的党政干部以及各个重点村工作组同志们并不这样认为,昨日的建设给今日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好的基础,更是注入了压力和动力,将“一村一品”进行到底,向全市作出样板,这是期望,更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