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镇是历代先民在历史进程中建造的社会单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万众百姓的精神家园。如今我们身边的原生态古镇大多被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筒子楼街道模式所取代,完整保存下来的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基本没有了。在这里调研组通过我向大会传递一个信息:尊重历史,修复古镇,传承文化,摒弃仿建。
文化魅力修复正当时:
1、 重点规划保护修复一批传统古镇。建议对我市古建筑和古民居资源进一步开展核查筛选认定,对文化价值丰富又濒临毁损的重点古镇、古民居建筑,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抢救性保护。健全传统古镇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制度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完善传统古镇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编制传统古镇文化遗产资源图谱,制定传统古镇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保护标准和规划。
2、 鼓励分散的传统院落、民居实行搬迁保护。建议各级政府统一规划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分散传统院落、民居搬迁到集中区进行保护利用。
3、 引导非遗文化传承项目进入传统古镇。我市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4项、市级33项,71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建议在各区域传统古镇有计划地打造常德非遗民俗艺术街区,促进我市非遗项目保护发展和进行市场转化。
4、 保护与发展相结合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建议选择有实力、懂经营、善管理、致力于文化事业发展的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对传统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在政府出台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通过购买、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传统院落和民居以及其他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提高基层组织和老百姓参与古镇保护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促进传统古镇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