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常德市鼎城区石公桥镇赵家垱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昌农水稻专业合作社和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方明华被推荐为全村第一批“双创”示范户之一,农商行直接给他信用贷款授信30万元,贷款不仅不用抵押,利率还比一般抵押贷款低了1个多点。更重要的是,手里有了余钱随时可以还,要用钱的时候拿农商行便民卡去柜台签个字就能借出来。
11月3日,面对采访,方明华由衷地赞道:“这真是个好东西,既缓解了我的资金压力,又节约了融资成本,解决了我们合作社经营上的大难题!”
它根治了我们的痛点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职业新型农民,让田地里长出更多的‘金子’。”靠收购农产品实现原始积累的方明华,是石公桥镇远近闻名的大能人。
1800亩水稻,年生产成本约180万元。加上农机设备使用、维修、农民工资等费用,方明华的资金压力不小。“以前也想过贷款,但听说没抵押不行,我虽然流转了这些田,但没办法拿去抵押,想想也就放弃了。”“双创”示范户信用贷推出之后,方明华可以随用随借、随有随还,资金利用实现了最大化。
方明华希望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一起致富。拿到贷款的他,在“双抢”过后做起了稻谷收购,又新雇了三四个人手,帮着做稻谷烘干。1800亩水田,20多套农机设备,方明华凭一己之力,解决了30多名农户的就业问题,让曾经荒废的农田充满生机。
方明华算了一笔账,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他,每年每亩可获得200-400元的收益,整个机械化生产周期,合作社至少需要30-40个劳动力,每个劳动力可以获得少则一两万元、多则四五万元的务工收入。相比以往,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收入却增加了好几倍。
经历过田坎地垄间辛苦打拼的不易,方明华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他般“幸运”。“周边很多农民有创业想法,主要是缺少资金,开口借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方明华说:“‘双创’贷款根治了我们的痛点,不仅贷款变得容易了,信用也变得金贵了。对缺钱有想法的创业户来说,这真是一个福音!”
一举多得,他们是真正为农民着想
农民贷款难,主要难在缺少担保抵押;银行难贷款,核心是对象难精准,风险难控制。如何找到一个接口,连通银行与“三农”之间的共赢之路。
今年6月初,常德农商行与人民银行常德中支、鼎城区人民政府多次调研、座谈,出台了关于金融精准支持农村居民创新创业的工作方案,力求通过信贷模式创新,找到一条多方共赢的好路子,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双创”示范户评选工作,“双创”信用贷正式推出。
“双创”示范户由村组、乡镇层层评选推荐,有单独的评价体系,家庭状况、创业情况、偿债能力、社会声誉4大类19项指标逐一评价打分,得分85分以上、群众公认才能被评为示范户。根据得分高低,示范户可获得农商行10万元至50万元的信用贷款授信,创业能力越强、社会评价越好的,授信额度越高。
产品推出4个多月来,当地农户反响强烈。鼎城区已有1075位农户获得“双创”示范户信用贷款授信,授信总额1.41亿元,发放贷款349笔,余额4254.8万元。
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双创”示范户评选及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创新活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贷款对象难以精准的问题,更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调动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催生农村经济活力。“这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政府和银行是真正在为我们着想。”方明华感慨地说。
希望能覆盖到更多的创业农民
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担当着“产业带头人”的角色。方明华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
方明华说:“种水稻虽然也能赚钱,但到底是望天收、利润薄。我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参与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发展绿色经济,提高水稻品质,还可以试着在稻田里养龙虾、螃蟹、生态鱼之类,提高附加值,老乡们也能一起受益……”
方明华的这些想法,是基于他对党的政策的响应与感恩。然而要实现这些想法,他需要更大的投入。“双创”示范户的授信是一年调整一次,根据一年来的履约情况、经营情况等,授信额度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诚信度越好的,利率还能进一步下调。他希望来年可以获得农商行更多的授信、享受更加优惠的利率。他期待又坚定地说:“希望这个产品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创业农民。有这么多好政策,农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