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小康画卷看常德】稻花飘香惹人醉
发布时间:2020-08-1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志君 郭 婧

稻花飘香惹人醉

唐志君 郭 婧

从桃源县城出发,沿着新修的桃龙大道向西7公里,就到达了浔阳街道大平村。

道路阡陌纵横,洋房错落有致,庭院篱笆雅静,路旁百花芳香。蔚蓝的天空下,一直延伸到山脚的千亩晚稻田郁郁葱葱。微风吹来,有一种置身于绿海的辽阔感。

为了确保粮食绿色健康,罗煌和合作社社员在千亩良田中人工除草 郭 婧 摄

这个城郊的乡村,并未因与繁华相临而大搞建设,作为有着4800亩水田的全县粮食生产示范标兵村,它坚持农业基本盘,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充满稻香的幸福路。

扭转头成新农民

8月12日,笔者来到大平村种粮大户罗煌家,看见院里停放着高炮收割机、旋耕机等3台农用机械。走进占地近180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楼,墙面洁白,房门透着原木香。

“不好意思,屋里装修还没搞完,没整理好。”46岁的罗煌在厨房里乐呵呵地切着西瓜招呼客人,“多吃点,都多吃点!”

罗煌年轻时曾跟着长辈在外打小工,但总觉得是“端着别人的碗”,赚不上钱,心里也不痛快。2005年,罗煌和兄弟分家时,身上仅有1万多元积蓄,为了修个80平方米的毛坯房,生活过得紧巴巴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那时村里的条件也一般,村民大多在外务工,自留田也是各顾各的,抛荒的地超过100亩。”大平村党总支书记张进恒介绍道,根据当时的情况,村集体决定走老路出新法,“务工是一条出路,务农未必不行,大平的地理位置好,适合发展大户。”

得知村里的想法,原有农田3余亩的罗煌,扭转了头扎回农村,用100斤谷租一亩田的方式,流转了同组30亩水田。“看来我是块种田的料,第一年,就赚了2万多。”第一桶金让罗煌尝到了甜头,他和村集体一拍即合,2006年扩大面积到110亩,开始走上职业种植道路。

“我敢承包这么多,村里帮了大忙。”村集体负责对接优惠政策,协助罗煌购置各种农用机械。从最初的收割机、烘干机、履节施耕机到今年的高速插秧机,罗煌这些年买的机器不下10台。

“第一台收割机,政府就补贴了1.2万,烘干机补贴了6000……全部算起来,国家补贴的农机钱已经超过了20万。”购机没有后顾之忧,机械助力更让罗煌觉得事半功倍。闲余时,他还替村里的散户翻地收割。“100多块钱帮1亩,光靠这个,我每年都可以多收益10多万。”

一盘棋助大发展

2013年,桃源县以每亩1500元的专项补贴鼓励,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集中育秧技术。村集体响应号召,建成桃源县集中育秧示范片。全村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实行一盘棋发展。

新技术让早稻成熟期提早了近一个星期,不仅可以增产超过10%,也对晚稻种植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借着这股育秧技术的东风,增收后的罗煌和村里其他几个大户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罗煌扩大到300多亩,成立了家庭农场。

“面积上了300亩,培管就越来越重要了。”罗煌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他停下脚步不再扩面,而是积极参加县里、镇上组织的各种培训会。为了能更好的进行系统培育、管理和销售,村里还组织罗煌等大户加入了镇上的田园丰合作社。

与此同时,大平村更注重粮食的高产优质高效。全村承担了县农业农村局“早加晚优”项目,种植面积达4000亩,同时推广了1000亩的富硒水稻。一系列措施下来,不仅解决了卖粮难的问题,农户每亩还增收了近200元。

在这样顺畅的环境下,罗煌和村里其他人一样,田种得越来越好,收益也越来越高。最好的年份,罗煌能赚上近30万元。

2020年,桃源县财政安排粮食生产专项资金2853万元,重点支持早稻扩面、集中育秧、新型主体培育等关键环节。撤镇设办后新成立的浔阳街道办事处也在大平村投入30余万元,新修机耕路,大兴水利建设,并为大户配齐机插配套育秧盘4万余个,早稻种植全程服务到位。

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更让他增强了发展的信心,罗煌准备明年再流转土地200亩,“把盘子再搞大点!”

稻香里有好生活

农村里有个不成文的习俗,赚了钱就爱建新房,罗煌也不例外。腰包鼓鼓的他,劳作的同时也开始“折腾”自己的房子。

“你看我这个漆是新刷的,门是新做的。村里这段时间修屋的多,漆匠都忙不过来,说要过段时间再跟我刷剩下的。”这几年,罗煌的新房建起来了,家具也被里里外外换了个遍。室内的装修,隔几年还重做一次。

“那边的老张,总说种田不赚钱,前年修起50多万的豪宅,比我的气派多了。他呀,赚得多着呢!”罗煌和同村5个种粮大户都成了好友,不仅比谁过得好,更比谁田种得好,“那我的产量质量肯定是最好的。今年天气不如意,我的早稻亩产都超过了1200斤,因为我培管得细致。”说这话时,罗煌带着一丝小得意。

罗煌一家的生活也过得滋润。去年女儿结婚,他陪嫁了17万元的小汽车,并前前后后花费4万多元筹备,让女儿风光出嫁。“现在我还有了小外孙,哪天带他坐坐我的新插秧机,像在田里开游艇。他肯定会乐得咯咯咯地笑。”

幸福的罗煌不是大平村的个例,全村种粮大户,纷纷在稻香里过上了好日子。富了不忘乡亲,他们务农的同时,还多次向散户传授经验,聘请有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劳作,带动全村迈向小康路。

笔者在罗煌家采访临近结束时,见他抓上手机,扛着锄头,风风火火就想往田里赶。

“罗师傅,你现在要去忙什么呢?”

“我要去田里平水,太阳太大,莫让下面的田旱着了。”

“别急着走,你屋里的空调还没关呢!”

“不关不关,这么热的天,我回来了刚好凉快,咱不差这个钱!”

幽默的罗煌,言语中有股洒脱劲,这是摆脱穷困的人们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泥香塑造好日子,稻花点亮新生活,农民的幸福路,也像村前新修的桃龙大道,宽阔而平坦。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8月19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