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三亚红包为何人人有份
发布时间:2014-05-0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丁 汀

有户籍居民均获物价补贴,每人半年补贴360元

三亚红包为何人人有份

5月5日,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启动,符合条件的居民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金,共约补贴62万人,需发放补贴资金共2.2亿元。据悉,本次补贴对象是具有三亚本地户籍的城乡居民,以及2013年11月—2014年4月间连续6个月及以上参加三亚市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非本地户籍的在职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

  这是三亚自2010年下半年起第七次发放物价补贴。三亚物价有多高?为啥要发补贴?为何补贴针对所有本地户籍居民?这种补贴可持续吗?发补贴用处有多大?记者进行了调查。

  为何发放物价补贴

  三线城市的收入,一线城市的物价

  “三线城市的收入,一线城市的物价。”三亚市民倪江婷感叹。

  倪江婷的感受有数字为证:2013年度,北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概为40321元,三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概为25000多元。据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三亚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累计上涨3.8%,同比涨幅比全省同期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1.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受元旦、春节及季节因素影响,一季度三亚市食品类价格上涨5.3%,居住类价格上涨5.7%。

  对在三亚亚龙湾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周永利来说,三亚物价高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周永利家在海口,工作在三亚。他说:“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我经常北京、海口、三亚三地跑。比较起来,三亚的物价一直挺高的。以苹果为例,同样是农贸市场,这里的苹果一斤大概在6.5元以上,和北京持平,比海口平均要贵5毛钱。这还是春节过后,如果是春节期间,游客增多,市场供给跟不上时,差距就更大了。”

  周永利的说法,倪江婷的感受,都回答了三亚为啥要发物价补贴这个问题:的确,大量食品生活用品来自岛外,流通成本相对较高再加上旅游消费拉动影响,生活在三亚的居民物价压力和同等城市比较而言更大。如果遇上旅游旺季,市场供给有缺口,可能更让人感觉吃力。

  因此,无论是如周永利一般的常年在三亚务工的外来人员,还是像倪江婷一样的三亚本地人,本月都将领到由三亚市政府统一发放的物价补贴,有单位的,直接发到单位的个人工资账户里;没有单位的,以户为单位进行申领。

  为何人人都有补贴

  物价上涨对每个人都有影响,且当地居民收入差距不大

  物价上涨,政府发红包,让很多其他城市的居民都表示羡慕。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了疑问:这样发钱,有凭据吗?为何人人都发,而不是针对贫困人群?这钱经过人大监督了吗?怎样保证钱发到位?

  对此,三亚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锡安接受了采访。刘锡安介绍,从2010年起,该市就启动物价补贴机制。当时,三亚的物价上升太快,甚至出现了“蒜你狠”等食品物价涨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为此,三亚市2010年底从各项财政经费节余中 “挤”出部分用于物价补贴。2011年年初起,这项支出正式被列入到年初的财政预算中,经人大审议通过进行发放。每年发放结果都要经过核查、抽查、审计部门审计等环节,确保发放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三亚发放物价补贴并非无据。2011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建立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冲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的影响。按照通知,当地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数月度涨幅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依据,当月度涨幅达到临界条件时,启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至于补贴为何人人都有份,当地回应,公共财政的增长,每个人都有贡献,而物价上涨,对每个人都有影响,如果厚此薄彼,可能会有不公平之嫌。并且,针对困难群体已经有相应的专项补贴。因此统一发放并非平均主义,只是希望在补贴物价对市民影响时尽量公平。

  据了解,三亚过去以农业为主,本地居民大多从事第一产业,收入不高;现在发展旅游业,很多居民转到第三产业就业,收入虽有提升,但工作往往不稳定,与物价相比,收入还是偏低。此外,三亚当地居民收入差距不大,主要是外来人口收入较高,因此对本地居民统一发放。并且从可操作性考虑,统一发放操作成本较低。

  那么,物价降下来了,补贴还有吗?“三亚的物价基数在中小城市中一直不低,这份物价补贴,已于2011年被列入三亚城市发展‘十二五’规划,每年都会发放。并非完全视物价而定”,刘锡安称,“补贴金额会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和政府财力可承受能力,统筹而定”。

  有媒体称,这项物价补贴是三亚利用反“四风”、压缩办公经费腾出的2亿元政府财力推行的惠民政策。这是真的吗?若真如此,如何保障政策持续?刘锡安称,这种理解并不全面。三亚的物价补贴在年度财政预算中由两部分构成:价格调节基金和地方财政预算。前者来自对景点、门票、酒店等行业的收费。从去年起,三亚利用反“四风”,的确陆续压缩了很多“三公”开支,今年编制预算时,的确为民生支出挪出了空间。但不是全部。

  别的城市能否借鉴

  三亚产业、人口规模有特殊性,在大中城市或不适用

  吴晓侬阿姨今年60岁,没有工作,在提到这项补贴时说:“对月收入几千上万的高薪族来说,这笔钱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我们家来说,我和老伴两个人的物价补贴,差不多抵一个月的菜金了,能起好大的作用呢。”

  就发放补贴对平抑物价的效果而言,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据了解,澳门、香港等地也曾给居民发放补贴。当时,就有专家认为,用直接发红包的方法来应对高通胀,从经济学意义上更像“饮鸩止渴”,因为通过财政或货币政策注入货币,可能带来更大通胀压力。

  也有专家表示,三亚发红包,作为政府还利于民的一种方式,是可取的。这是公共财政关注民生的一种表现。但城市越大,补贴对平抑物价的作用可能越小,时间可能也越短。从这个角度上看,三亚的情况较为特殊,不具参考性。

  三亚的特殊性,在于旅游是此地的支柱产业,且有季节性,比较容易产生物价波动,本地供给也不容易均衡满足。若按旺季供应消费品,则淡季会过剩,反之,则不足。很多本地的蔬果生产者为了回避风险,宁可较低价格统一销往省外,也不愿省内零售,加重了当地的供需矛盾。此外,三亚城市规模不大,人口也较少,从现有状况看,物价补贴不会对公共财政其他支出产生影响。换作大中城市,则不一定。

  具体到三亚的情况看,当地并非只有直接发放补贴一种惠民举措,“三亚其实一直都有各种类型的补贴,如菜篮子生产环节、超市销售环节,都有专门的补贴机制,但这些都是间接效益,居民可能感受不强,而现在则是间接和直接补贴多措并举”。刘锡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