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漫话幽篁轩主陈国安
发布时间:2013-04-01   来源: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作者:山人

 

 

 

 

 

 

 

 

 

 

 

 

 

 

 

 

 

 

幽篁轩主乃国安先生雅号也。幽篁轩主是一位书法篆刻、楹联、诗词高手、姓陈名国安,益阳三吾人氐,出身蓬户。年幼父亲早逝,家境贫寒,青年入伍,转业至地方后,尽忠职守,:苦攻书画篆刻,楹联诗词、年深月久,大获展益。后策划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常德诗墙,名声更加大震。现因年事己高,退体任职武陵诗社,主编武陵诗词,老而不休,老当益壮,令人钦佩不矣!

在常德历次书画展上,其自一人静观展品,犹自言自语评书赏画,恰逢余走近身旁,便回头搭讪,指点丹青翰墨,谈吐有度,议论精到。两厢所论投机,日长天久,便结为友谊。至此,余常与国安先生侃画侃字,尽管余知识浅陋,却生就喜看喜听,逢知已者,也敢直抒已见,所谈尚不足为论,但总是一已之见。成语有抛砖引玉之说,吾借此意,以达到学人所长补已所短,丰富腑中知识之所望。

幽篁轩想是国安先生泼墨,和楹联诗赋创作之处,想象中见方不足二十平方米。画室即卧室,一室两用。一副大画案临窗而设,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杯盘盆碟布于案几。室中应是一方写字的案台,上铺毛毯,是用来泼墨挥豪利作的。凡写好一幅字,或作一张草图,便用黑色圆形吸铁石贴于其上,固定画于墙壁上,以便审读,修正润色。除了生活用具,一把木制坐椅,一把四方小凳,摆设极为简括,满屋堆满书藉,象一座座书山,有的还摇摇欲坠,走路穿行其间,若不小心,就有被压在书山下的危险。所以、国安先生不得到处贴上提示,注意安全,权是一间陋室。有文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今观幽篁轩,正切文题也。

陈国安对自已拥有这间陋室甚为心慰,因为为文为艺者,香于外者,苦于内,声于市者寒于舍。他不因自己奔古稀之年有此陋室而耻于命运,却以养怡之心,酬愿之志,浩浩然而为之。平静的心态,执著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情系丹青,初衷不改。

欣赏者只知陈国安先生书作出类拔萃,那知他所付出的艰辛。自述道:幼时家境贫寒,父及早离开人间,孤儿寡母,生计拮据。读小学时,独喜画画。美术老师教习画技,他极认真。家中无钱购买纸笔,上县城或赶庙会,母亲给的零花钱,不买吃的不买用的,积赞起来,去买纸笔。

从部队入地方后,立志诗词书画,其志不移,坚信古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于是搜尽奇峰,寻找高手,访师求学。终有今日之大成也!

史穆先生乃书法名家。他对国安先生赞赏有佳,他评论道;与国安君交,第一印象是他的憨厚朴实,诚信待人,他从来不隐瞒自已的缺点,弱点和不足,他在诗词中写道:但遣春秋归艺海、终因诚信得安居。史穆更欣赏他求知若渴,笨鸟先飞的精神。更欣赏是国安先生不随时俗,不务虚名,在艺术市场化的今天,他不以金钱为中心,冷静思考,把书法艺术识为生命,依然选择隶书做为主攻方向,没有见异思迁,急功尽利的陋习,

国安先生已年过花甲,曲曲折折,迂回人生,终于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大器晚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给了他顿悟,大自然融于胸怀,天地灵性蕴于心间。积跬步方有千里之行,积小流方有江海之渊。我与国安先生交往,深知他的艰辛历程,更敬他的一颗执著的心。更敬他的艺术功底扎实,思路宽,且笔墨酣畅老辣,书风质朴。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立意创新,走自己的路。

一日,我们同去太阳山普光寺,他即兴撰联书写,户橄古城杨佛法,寺依修竹远尘埃。只见其作古朴浑厚,饱含庙堂之气。太阳神,顽石青松翠竹相映成辉,他泼墨时全神贯注,观其神态,时儿蹙眉,时儿注目,时儿凝思。一幅精品对联写就,只见他神情朗然,放下笔,合掌一撮,泰然自若,有雅士儒者风度。

于是,我们就侃起篆刻来,因问道:何为篆刻;答曰:篆刻就是印章,刻印分成两大门派,一为工整清秀,典雅精致。二为粗犷豪放,大起大落。介于两者之间难领风骚。篆刻非雕虫小技,只要深入进去,就有很多学问可钻研,篆刻可叛离径叛道,字形可以残缺不全此是独特之艺术。

圈内很多人对国安先生评价很高,如首旺评价说,常德书法楹联离不开陈国安老师,凡是艺界的公益活动都有他的身影,艺术圈内多妒嫉,但提到陈国安先生,大家都是公认的好人,才子。

先生是吾师长,我为他的艺术成就感到骄傲,他的书法传统古朴,也变幻莫测,是后学之典范,他的楹联书赋堪称大家,他的摄影艺术也是炉火纯青,他的勒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60多岁了,不改初衷,愿国安先生在艺术的天地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责任编辑:田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