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 里妙玉对饮茶的评语∶ “一杯为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的确,喝茶的情趣全在于一个“品” 字,正如闽南语和潮州话称“喝茶” 不叫“喝茶、饮茶”而叫“吃茶”一样,所谓吃者,即反复咀嚼,细细品味之意也。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剧烈,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调释自已的心理负荷,如何放飞自已的心灵,这无疑也是一门养生之学问。设想一下,如果你在一天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之后,独坐书房或静室,或到清荷茶楼,悠然地沏上一杯清茶,透过袅袅上升的轻雾,看杯中的茶叶沉浮舒展;闻沁人心脾的清香弥漫四溢;细细地品味着那始涩而回甘的香茗。此时此刻,你定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胸中块垒尽释的快感,而在不经意间把一天疲累释然。如果能邀上一两好友,品茶闲侃,更得其乐。
正因如此,常与巴蕉冲人,作栋先生等友人常忙里偷闲,齐聚茶耧,悠然自得品尝茶中的茶外之味,茶外之意,深更半夜不知归去。
宋代诗人杜小山曾有这样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枋汤沸火正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如此境界,的确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明朝文人陆树声在《花寮记》中讲饮茶的理想境界为“静室、明窗、、松风、竹月”。的确如此,每逢节假日或闲暇之时,三五知己聚在一起,或围坐于静室之中,或笑对一窗夜色,或在花园草地之上,或在清风明月之下,大家其乐融融,指点江山,笑谈风月,用心地品尝着潮州功夫茶中的极品铁观音“七泡有余香”的真味,随意地评品着“ 武夷红袍 ”、“ 石门银针”、“ 福建铁观音”、“君山银针” “双上玉芽”、“ 桃源野茶王” 等名茶的品味;此时此景,炉火红,水正沸,热气腾腾,清香四溢,“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 ,茶友们精冲细品,闭目舒眉,这是何等的轻松,何等的惬意啊!
常言道:“活得好,不如活得健康;活得健康,不如活得快乐!”人生在世,平平淡淡才是真,泡一杯香茗,暖一壶好酒,烧一碟佳肴,放一段妙如天籁的音乐,往往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元代了庵清欲禅师“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的诗句莫不正是这种快乐境界的铨释么。清心寡欲,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过自得其乐的生活,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快乐的本义,这就是永葆青春心态的秘诀。
喝了半辈子茶,喝着品着,慢慢地品出了一点味道,得到了一点感悟∶饮茶人总想说出茶的滋味,殊不知饮茶的滋味,就在饮茶的过程中。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么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的含蓄,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交融,便会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和灵气,展示自己的全部价值。虽说舒展娥眉的片片茶叶不会开口,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洋溢着清香的茶水了,那释放尽香液的茶叶终是被人们随意抛弃的。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人生社会的写照。
在沧海人世间,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都是要融入这个大千世界的。在这个融汇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每个人都会有悲喜得失和成败。生活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人会在意杯中每一片茶叶一样。故此,茶叶不会因融入清水却不为人所在意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它依然释情展眉,默默地奉献出自己所有的清香和甘醇。由此观之,当你作出了毕生的奉献而被人们渐浙冷落和遗忘的时候,若是有了一颗自觉觉他的平常心,若是能感悟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的道理,若是能看透当今社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的某些不正之风,那么你又何必在乎命运对你的不公平,你又何必因融合于集体中不被人所关注所重视而沮丧呢。只要我们在这个交融的过程中成就了别人,作出了奉献,那就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对天外云卷天舒了。正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所写的诗句∶虽然天空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人生如茶,初饮时也许会感觉到一点苦涩;但待到回味的时候,却能让人品味到茶的甘甜。这就是留心于有意与无意之间的收获,也是情理之中的自然事。 许多人刻意地去追求人生终极的快乐,而他们却不知道世间的快乐往往是没有终极的。许多人祈求着生命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整个的过程之中。 “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不贪无义之财、不动非分之念,不图伤天害理之虚名,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地做人,清清淡谈地释放自已的所有能量,正如香茗一样,这就是我们从茶道中品悟到的真正的快乐和养生之道。
在品茶时,认识了很多的文士贤达,也在饮茶的闲聊中,学得了很多的知识,这是茶的功能延伸,,,,
一个人若在喝茶中有品位,自然对生活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自然对生命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通过品茶,透过茶文化,完全可以感悟到人生的真谛,领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