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脸之重要
发布时间:2011-11-25   来源: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作者:山人
    脸,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
 
    俗话讲“树要皮,人要脸” 。树没了皮就会枯死,人没脸岂不成了球?成了蛋?故就有“混球” “混蛋”一词。
 
    综上所述,可见“脸”之重要。国人好讲脸面,梳妆打扮,衣冠楚楚不算,还要涂脂抹粉,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个大美女信誓旦旦, “脸部八大问题一次搞定” ,从此神州无丑女,美着呢!
 
    北方人对些偷鸡摸狗,鲜廉寡耻之徒斥之“不要脸”。一个人“不要脸”后,还管啥仁义道德?贪图个人享乐,不该拿的钱拿了,不该做的事做了,轻则没人品、惹人厌,重则锒铛入狱,脸面尽失。
   
    常德人把“脸”称之“面孔”,“面”通“脸”,“孔”何意?有曰,头有七孔,是指双目、双耳、鼻、口,这个“孔”就是脸上的“配置”,称“面孔”蛮形象咯。
 
    常德骂街闲话“沒皮没脸”就是 “不要脸”,虽讲没有北方话硬朗,可也算历史悠久。【唐】黄幡绰 《嘲刘文树》诗:“文树面孔不似猢狲,猢狲面孔强似文树 。” 可见“面孔”一词唐就有之。
 
    有关“脸面”的谚语很多,民间闲话里就有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意思就是硬充大佬。有人讲是虚荣心大强,假如无伤大雅,要面子也未必不好。
 
    记得北方有则笑话,讲一破落户几无隔夜粮,可在门后用麻线挂块猪油,主人出门就在嘴唇皮上抹一下,以示刚吃个五花大肉,富着呢!这大约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南方也有类似笑话,讲一落魄书生进茶楼,买了个烧饼泡了壶茶,待到烧饼落肚还“肚犹未尽”,看到桌缝里有掉落的芝麻,要面子,不好意思去捡吃,急中生智,故作文思汹涌,掌拍台面,这芝麻蹦出桌缝,书生用手指沾茶水作书写状,这芝麻也就进了书生口中。
 
    笑话归笑话,但 “要面子”总比“沒脸没皮”好。要面子就会顾忌别人的眼光,旁人的评价,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没脸沒皮”就会破锅破摔,做出些伤天害理之事还不知羞耻,真是瞎子害眼—没治了。
 
    现在时闻有地方给“荒山坡刷绿色涂料”,“砌花砖墙遮蔽脏乱差”,“虚报数字争排名”等等,这是种 “官面子”,有人讲是弄虚作假,好在还知要“面子”。
 
    就怕有些人连“官面子”都不要了,仗着权势为非作歹,跑官要官败坏政风,虽讲能得逞一时但决不能得逞一世,当这些贪官污吏站在被告席上痛哭流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勿要面孔”总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常德闲话里还有句“脸皮厚得象‘城墙’”,不管千夫指,只要有好处。“城墙”是类似万里长城之墙,嚯!这脸皮够厚的。
 
    大凡一般人都讲点面子,可也有为一介私利尽干些丢人现眼的事情,如有些富人非要冒充穷人去申请“经适房”。有些贫困县,把个县衙造得堪比白宫,“官面子”十足,小学却在危房破庙里,这“官面子”岂不又成了个“城墙”?
 
    还有许多有关脸的词汇,如给脸、赏脸、反脸、红脸、白脸等,川剧里还有个“变脸”。天天还要洗脸,乡里闲话叫揩面,否则蓬头垢面,常德人叫“邋遢脸”。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脸的重要,要脸是传统美德、好面子。但是不能为了”好面子”就不择手段、虛报胡夸、搞政级工程、结果害人害已。有的人也为了面子不顾里子、办不了的事情、也吹牛皮要办、本来已经很安逸的日子、提前消费、超能力消费、有的就轮为了房奴、车奴、卡奴。买房超豪化、装修超豪化、买车超豪化、享受超豪化。这些虽然装了面子、但负债累累、后患无穷。胡侃未必当真、只是扯扯谈、闪闪精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