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常德武陵区工农小学: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发布时间:2012-09-06   来源:三湘都市报常德教育专刊  作者:张佳丽 李树征 成杰华
工农小学校园简介:

    工农小学建于1950年,校园面积6097平方米。两年前,它还是一所薄弱学校,如今,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教师稳定,学生人数由以前800多名增加到1059名。学校被评为武陵区禁毒教育基地、常德市示范性家长学校、湖南省消防示范性学校、湖南省语言文字示范性学校,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实践基地,并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优秀实践基地”。

    2011年,学校先后被《中国德育》、《湖南教育》、湖南卫视等多家报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仅2011年,学校先后接待日本东近江市教育考察团、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湖南省推进教育强省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深圳北斗小学等40多批次国内外团体来校考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严以新、湖南省教育厅长王珂敏、市委书记卿渐伟、市长陈文浩等领导、专家来校视察,人们这样评价:这是一所流淌着音乐、飘逸着书香、推崇创新、崇尚锻炼的学校。

   一路行来,一路花香。置身于这礼乐之花的海洋,分明看到了工农小学新苗的拔节,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工农小学校门口

    三年前,工农小学还是一个陈旧的校舍,只有简陋的教学设施。尤其是煤渣操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三年后,工农小学变成了一所洋溢着青春气息、流淌着音乐、飘逸着书香、崇尚着礼乐文化的特色学校。短短三年,工农小学为何发生如此“巨变”?武陵区工农小学校长谢英说:“我是用真心在教育的旋律中舞蹈,用礼乐文化构建特色学校。”

构建礼乐校园,成就幸福人生

    工农小学70%是农民工子女。当校长的应该有平民情怀,他们的孩子也应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高雅的梦想啊。看着学校很少有家庭能承担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的高额费用,谢校长对两位音乐教师说:“我们要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你们就将你们能吹的巴乌、陶笛、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都在课堂免费教给孩子们。”

    2010年春天,工农小学着力文化立校的尝试与探索,紧紧围绕“构建礼乐校园,成就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克难求进,在传承中超越,在积淀中发展,以永恒的追求与卓越的决心,奏响了发展的旋律。

    2011年3月14日,当他们第一次让三到六年级的780个孩子在课间操时间,一个一个班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曲目,迎接第一批参观的客人,客人们震撼了。从此,“班班有特色,个个会演奏”就成为工农靓丽的风景线。“我们不一定让每个孩子成为音乐家、艺术家,而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谢校长这样定位工农的礼乐文化。


谢校长与孩子们在一起

用环境文化,熏陶礼乐文化

    礼乐校园的构建,他们认为不仅仅是学会礼乐,更要将其融入生活和环境,所以工农在环境建设,一砖一石、一器一物,无不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厕所外面书写着“君子”、“淑女”, 墙壁挂着厕所小幽默,倡导“我扫厕所我光荣”,厕所这原本不雅之地,成了孩子们自我教育的场所,成为了一方清静放松之地,也是学校对外参观的景点。

    《论语》、《弟子规》,于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懂却又是学校教育应该传承下去的文化,他们把它用木雕永久地刻在了廊道上,耳濡目染,一个读了六年的学生,它早已铭刻在了心灵上,即使成年后,孩子回到母校,它依然将是孩子记忆中的廊道,依然是孩子心中永远的“文化”。七彩墙、楼道,尽可能多地使用了师生的作品和照片,重现师生在校的生活场景与细节;配电箱的盖、储物间的门,由孩子自己涂画;楼梯间的角落,则摆设孩子们自己的作品。

    “礼乐文化”的元素就这样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切的一切,在老师和孩子们的眼里,很美,很美。

全面发展:培养探究、创新能力

    礼乐文化为工农特色教育,但同时他们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坚守健康第一的理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工农小学开发了健康游戏项目;创建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棋艺”的体育特色;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体育课程的足时开设;开展“阳光拉丁”大课间;保证师生放学前半小时课外运动;每年一次田径运动会和亲子趣味运动会。

    其中“十字绣”是学校2011年开发的校本课程。“‘秀’出一个不一样的你我”为其价值理念。学校有专用的“绣绣家园”,由教师(园主)和孩子(小园主)共同管理,“家园”全天开放,教师、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十字绣高雅大方,艺术感强,又易于掌握,自开展以来,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这项活动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的品质。

相关链接——校长的办学理念:“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

    工农把“礼乐”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根源于中国悠久的“乐教”历史。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残酷现实中,开辟了“礼乐”的新精神。即将音乐中的“乐”(yue)转化为快乐的“乐”(le),将外显的音乐的“乐”转换成发自内心的快乐的“乐”。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国人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工农正是本着弘扬国学文明,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传承“礼”文化,延续民族文明之根。

    工农人找到了自己个性化的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让其“生长”。在不断的思索中,确定“礼乐”文化之“魂”。

    我们的校训“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 这里,“学”有两层含义: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根本,是启蒙,而“学”于人生、于事业是必需,“终生学习”更是现代人的需求;“礼”的内涵保罗万象,但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礼是一种秩序,一种规范,是一种和谐,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乐:外显是音乐(yue)的乐,内涵是快乐(le)的乐。

    所以,学,礼,乐是工农的育人的三个方面,同时,它也体现了工农育人的三层境界:即以“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学是成才的基础;以“礼”涵养文明,礼是成人的根基;以“乐” (yue)颐养幸福和快乐。“乐” (le)是教育的归宿,师生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是学校的最高追求。

    校风“礼乐润质,美行成习”,教风“言行立范,慈怀善导”,学风“知礼乐学,智博德馨”,这些作为学校文化的精神性的纲领,是学校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一种诗意化、简约化表达,是眺望工农精神家园的窗户。


责任编辑:万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