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大学4年父子写144封信 父亲:写家书可学会孝顺
发布时间:2014-12-16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综合

邹服生将这144封信件整理好,用钢笔完整地抄了一遍,又让人帮他录入电脑里。图为邹服生和儿子邹谨一起重温当时的信件 记者胡琴沁 摄

自儿子邹谨到上海体育学院读大学的第一天起,邹服生就知道,儿子4年后将成为一名体育新闻记者。

今年76岁的邹服生曾是陕西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中文系教授,在儿子将离家上大学前,他要求儿子每月要写一两封家书。邹谨在大学4年间,与家中往来书信144封。1993年,邹谨进入《长江日报》工作,至今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已20余年。

不寄信回家就不寄生活费

邹谨给家里写信,其实最初是有些“被迫”的成分,因为他需要用家书换生活费。

1989年8月,17岁的邹谨收到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的录取通知书。这个还未成年、又从未离过家的年轻小伙马上就要到上海那个大城市生活,自然欢欣不已。

去学校报到前,邹谨对父亲提出,想一次性拿走一学期的生活费。邹服生一听觉得不对头,拒绝了儿子的请求。

随后邹服生略沉思一会儿,给儿子讲了个自己曾在报纸上看到的故事:一日父亲接到儿子的一封信,信中内容只有两个字:“父,钱!!!”位父亲十分生气,回信也是两个字:“儿,0!?”

他问邹谨:“你现在是大学生了,你考虑过如何孝顺父母吗?”邹谨思索片刻,说:“工作后存钱买套房子,把你们接来住,带你们去旅游。”

“那你现在怎么孝顺父母?”邹服生的追问让儿子语塞。

于是邹服生要求邹谨每月至少写一两封家书寄回家,四张信纸起步,见信就寄钱。邹谨从小听话,想想这要求也不难,就一口答应下来。

“我是让他懂得感恩,不要忘了家中的父母。”邹服生的良苦用心,邹谨当时并不是太懂,他以为仅仅只是父亲告诉他的另一个理由,通过常写信来锻炼自己的笔力,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打基础。

从写信换钱到交换思想

按照父子间的约定,邹谨到校后,家书就一封封地寄回安康,但内容无外乎就是汇报生活开支和学习状况。

邹谨寄回家的第一封信里,他写到了第一天到校的情景:几位87级的学长帮他们新生铺床、学校每月发放30斤饭票和40元菜票以及自己作为新生代 表在迎新大会上发言。信末他也不忘提一句自己“最关心”的事:“我准备到银行开个户头,以后每月收到款时再把上月余的钱存进去,你们看咋样?”

每隔一两周,邹服生就能收到儿子的信,他从学校传达室拿到信后,在回家的路上就忍不住要撕开信封,边走边看。到家后又要与老伴郭荣珍一起再看一 遍,入睡前郭荣珍又要再读读儿子的信,精彩段落还要朗读出来,有时老两口还要为信里的内容讨论不休。到了第二天,邹服生就乐呵呵地准备好儿子的生活费去邮 局。

“刚开始他写的信就跟写汇报似的。”邹服生自己当了一辈子的语文教师,一眼就能看出邹谨起初在写信时心不在焉,“为了生活费,他总得对付一下”。

但日子久了,邹服生发现儿子的来信越来越频繁,几乎每周一封。信中也不再记“流水账”,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父母与儿子的纸上交流从几百字,到最后达到几千字、一封信10多页。

后来的信里,邹谨向父母介绍上海的新鲜事物、倾诉自己的感情生活、处理同学间的关系、与父亲讨论发表稿件、学习英语时遇到的困难等。邹服生感觉到,“儿子慢慢地成熟了”。

看了报纸才知儿子去登珠峰

在邹服生4年的远程“盯梢”下,邹谨没让父亲失望,他4年间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56篇文章。在成为本报的一名体育记者后,无数的体育盛事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2012年3月,邹谨随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一起攀登珠峰。

邹服生平常有看《长江日报》的习惯,当他看到2012年3月21日那天的报纸后吓了一跳,儿子竟然去了西藏登珠峰,但事先却没有跟自己说。

邹谨在西藏的两个多月里,邹服生不敢给儿子打电话,怕影响他的工作。邹服生有天在报纸上看见儿子的照片,他裹着件红色羽绒服,躺在一片烂石堆上休息,显得很疲惫。“当时我心里就像被狠狠揪住一样,特别难受”。

“记者出差是家常便饭,但没想到他会跑那么远。”邹服生早已对儿子出差习以为常,但没想到这次却“玩这么大”。那以后,邹服生和老伴儿就恨不得每天守在报摊边等报纸出刊,“看到了他写的报道就知道他很平安”。

到后来邹服生才晓得,儿子是怕他俩为自己担心,才故意没说。

如今谈起这一百多封家书,邹谨打趣地用一句话总结:“往事不堪回首。”他也早已为人父,现在已能理解父亲当年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虽然4年被严密‘监控’,少了些许自由,但正是从这些家书中读懂了父母在子女身上倾注的心血。”邹谨说。

信原文

谨儿:

你好!问候宿舍几位学友好。

读了这学期你第一封来信,喜忧参半。

现在提笔给你写信,我感到十分吃力。你们年青人的水平突飞猛进,而老头子们的水平停滞不前,想用只言片语来说服你们,确实办不到了。

我得感谢儿子,给了我们一个愉快而繁忙的暑假。我们为生活而搏击,我们平静地坐在一起为你罗织各种梦幻,又吮吸个中的甘甜。和你有争论,但不激烈,把祥和输入了咱们这个小家庭。孩子,你受委屈了。

间暇无事时,我将家书和你的学籍档案整理妥当,纵观英语成绩:初二第一学期91分,高考71分,这是两次最好的成绩。有关英语重要性,在众多的 家信中,常常提到英语,而这次四级考试又出了差错。赴京参加亚运报道失误的教训,要永远牢记。我们处在竞争时代,指望同情过日子将不会复返。是不是爸爸说 得过分了。

你担任团支书了,你以为爸爸就兴奋吗?不!我倒为你十分担忧,这不是一副轻松的担子。来信中说“要尽自己所能尽力做好,让老师、同学满意。”你 以为就这么容易吗?比如:你得首先做一名优秀生,不然让同学瞧不起自己,你又有何威信可言;要吃苦在前,要享乐在后;学友们要看你的行动,而不是口号;要 尊敬老师,要关心同学辨证处理好两者关系,实属不易;做事既要尊重团委和老师意见,又要体现同学们利益;做事要有“分寸”,这个分寸感可是一门深奥的学 问,你慢慢体会。你当个“芝麻官”可叫爸爸十分担心。

还有两件事叮咛一下:

1、三年级时间充分,你要好自为之,严格要求自己。

2、实习的去向,可以先摸个底,提前告诉我,得有个充分准备。

工作不会顺利,但不要灰心。

父 199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