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之三)
发布时间:2018-08-2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之三)

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基层组织,打造战斗堡垒,温暖群众心田——

让党旗高扬在脱贫攻坚战场


秋色蒙泉湖格外迷人。


在石门,无论是大山深处,还是县城社区,都有迎风飘扬,猎猎作响的国旗。 卜云 摄


党员先锋队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拆除危房。 易长龙 摄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王新法先进事迹展馆成为全市党性教育基地。

周勇军 鲁融冰 卜云 易鹏飞 李飞

“老少边穷”的石门县,其实是一块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神奇土地。

1931年9月,石门、桑植交界处的“剪刀峡”,贺龙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工农红军第四军独立团二、三营,因遭敌军偷袭,弹尽粮绝,68位红军战士毁弃枪支,舍身跳崖,壮烈牺牲。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精神的回响穿越时空,与青山同在。红军烈士用热血染红的党旗,矗立山头,猎猎作响。

4年前,这片赤色的土地上,又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役。石门县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帮扶力量,使基层党组织筑牢魂,扎稳根。67万石门儿女在石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赢得了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

青山绿水间,正是那一支支激情似火的工作队,一张张便民利民的智慧网,一段段割舍不断的帮扶情,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永葆艳丽。

建强力量 筑牢一座座脱贫桥头堡

2014年,脱贫攻坚战吹响了冲锋号。石门县牢牢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把建强帮扶力量作为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抓手,坚持立足“强干部才有强工作”的理念,精心精准抓选派,用心用情抓管理,实招实策抓基层,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群众是发展动力,干部是脱贫关键。全县133家县直、条管单位参与扶贫,省、市、县、乡共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331支,驻村工作队员954人,10526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6724户82300人,做到了不漏一村、不掉一户、不少一人,实现了帮扶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村情,因村选人,将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穷村、政法干部派乱村、科技干部派产业村,结合地方需求和干部自身优势选派“第一书记”,打造一个个攻坚脱贫的坚强堡垒。

维新镇重阳树村是一个移民村,曾经也是一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村班子人齐心不齐,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后来连村会计和妇女主任也先后辞职。2015年5月,县委组织部派驻该村扶贫队队长龚涛任村“第一书记”后,和队员们多方奔走,申请选派一名政府干部临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顾茅庐请回村妇女主任,培养推荐出新的党支部书记。村班子重整旗鼓,战斗力大增,村里的产业自然也兴旺起来。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脐橙、养殖等产业红红火火,该村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156名贫困群众已有150人摘掉穷帽子,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使村级堡垒强起来,石门县结合“两委”换届,推行“能人治村”模式,对各类能人进行摸底建库,采用直接选任为支部书记、聘任为名誉村主任、兼任村干部等方式,选用能人管理村级事务,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县1507名村干部中,通过择优留、择优选、择优引而来的能人占了一半。其中108个贫困村中有98个村支部书记由能人担任。

南北镇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带领群众修路架桥,移风易俗,发展产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三圣乡山羊冲村黎静,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被推选为村主任,他筹资近4000万元建设家乡,使穷得有名的山羊冲村一举蜕变为全国文明村。

此外,石门渫峰茗茶公司总经理、雁池乡韦家湾村“名誉村主任”覃小洪,壶瓶山茶叶公司董事长、壶瓶山镇李坪村“名誉村主任”邹应琼,通过带动两村发展茶叶产业,实实在在让贫困户受益脱贫。

智慧党建 编织一张张便民利民网

在脱贫攻坚战中,石门县把智慧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一号工程”,投入2.2亿元,对全县331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搭建县乡村三级智慧党建平台系统,实行党务、政务、商务“三务合一”,实现了党建工作线上线下互动,39项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政务事项下沉,其中7个事项办结权限下沉到村。

8月10日,晴空万里。笔者在石门县二都街道南峰社区看到,新建的办公大楼错落有致,园林式的设施让人眼前一亮。服务大厅里宽敞明亮,冷气充足,让人备感清凉,业务办理区、群众等候区设置合理,LED大屏幕、饮水机等设备一应俱全。

“老人家,坐这里来,我马上给您办。”当天下午3时许,辖区70岁的居民陈长秀前来办理老年人优待证,一名工作人员立即起身引导,并给老人端来一杯凉茶。只见他坐在电脑前,打开智慧党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将老人的身份信息录入、核对、上传,仅用了5分钟,一个盖了章的证件就递到了老人手上。陈长秀开心地说:“你看,我这杯茶都还没喝,红本本就到手了。”

“基层组织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这样的认识,对南峰社区“90后”党建联络员唐姗姗而言,已经深入骨髓。

在全县331个村的党建联络员中,这名石门土家族女孩的简历格外惹眼——2013年湖南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她考入了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读研,2017年毕业回国。凭留学生的光环和高学历,唐姗姗在大都市找份高薪职业轻而易举,可她却回到家乡,在祖父和父亲两位党员的支持下,应聘成为一名党建联络员。

刚上班第一周,唐姗姗就遇到了棘手的事。一次,她骑着摩托车入户了解党员情况时,遭遇突然窜出的恶犬,险些连人带车掉进深沟;在补录流动党员身份信息时,几次被人误以为是骗子而挂断电话,她委屈得直掉眼泪。

“基层党建工作虽然繁琐,但意义重大。基层党员群众递来的一杯茶水,说出的一句肯定的话,都会成为我工作上的动力。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坚持下去。”唐姗姗说。

智慧党建平台最直接的帮扶方式,应属它的电子商务功能了。石门县对331个村的特色农产品种类进行了全面摸底后,确定建设50个精品型站点,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愿景。

新铺镇永兴桥村位于大山沟里,以前群众买块肥皂都要去集镇,来回步行3个小时,农产品外销就更困难了。今年,智慧党建平台电子商务的应用,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是老牌子,质量有保证,而且还是高清画质。你帮我下单吧。”8月11日上午,永兴桥村惠农综合服务社里,负责人王国正按照村民张师傅的意愿,熟练地操作着“供销e家”自助机,订下了一台48寸的液晶电视。3天之内,这台新电视机将由快递员送货上门。

“你看,这是村里产的蜂蜜、山竹笋、土鸡蛋,这是隔壁村产的薯粉、葛粉,这里还有村民需要的种子、化肥及日用品。”王国正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介绍道。客户通过线上下单后,打包好的农产品将由快递车运出大山。系统运行3个月,该村买进卖出的额度均超过5万元。

此外,借助智慧党建平台的县乡村三级视频互联网络,石门县建立了扶贫政策培训常态化机制,由扶贫、民政、卫计、教育等部门骨干担任讲师,以扶贫政策、扶贫业务作为宣讲重点,采取案例分析、要点讲解等方式深入解读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帮扶干部履职能力和政策知晓度,提升了精准脱贫效果。

党员帮扶 竖起一面面先锋模范旗

在这场前无古人的脱贫攻坚战场上,石门县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党员在哪里,党旗就插在哪里。

在夹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们领略自然风光时,总会被另一道靓丽的景致所吸引——有一群人头戴红帽、身穿红马褂,散布在景区的各个角落里。他们会用一个微笑、一句提醒、一段引导,让游客心生别样的感动。这是石门县461支“党员先锋队”在各自的领域开展服务,投身脱贫战场的一个缩影。

“越是周末,我们越不能休息。”针对节假日旅游高峰,2016年,夹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成立党员先锋队,16名党员分成5班轮流深入景区维护秩序,服务广大游客。景区旅游综合收入逐年提升,游客口碑越来越好。其中,辖区10多户贫困户依托旅游业实现稳步脱贫。

贫困户将这份恩情记在心中,自然将他们当成了最信任的人。8月10日下班后,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余化龙驾车回家,他要赶在农贸市场关门前,为母亲和孩子买些菜。正在这时,他接到贫困户易继年打来的电话:“兄弟,家里的电视突然没了信号,我怎么都弄不好呀。”余化龙连忙调转车头,联系技术员易景华一同前去,帮助易继年解决了问题。

在石门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两新”组织党组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石门县白云柑橘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该社现有社员595户,柑橘面积6900亩,辖5个行政村。65岁的理事长贾之理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他本人连续4年获评石门县十大柑橘销售之星。

为更好地提升产品竞争力,合作社支委会一班人经过努力,为当地柑橘申办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并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柑橘收购价格直接翻番,广大橘农增收受益。

2016年,部分地区的柑橘出现砂皮病,这种病没有特效药,如不及时应对,就会导致柑橘品相不佳,卖不出去。为此,合作社拿出近3万元,聘请专家调制出石硫合剂,免费发放给28户贫困户。支部的党员们逐户上门,指导果农规范化生产,避免了柑橘遭受损失。让大家动容的是,78岁的党员肖长柏强忍痛风的折磨,依旧不下火线,一瘸一拐地奔走在为贫困橘农送药的路上。

以往,外地商贩收购柑橘,大多采取包片的方式,由于粗放采摘,不仅果农收益低,更有损石门柑橘的金字招牌。针对这一情况,合作社组织上百名贫困户,经培训组成专业采摘队,根据客户需求分级采摘,两剪下树。3个多月的丰收期,队员们日均收入约为150元。如今,这5个村的柑橘产业越来越红火,果农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石门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