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小康画卷看常德】让我们一起精彩“接龙”——汉寿县龙潭桥镇“党建+乡村振兴”纪实
发布时间:2020-08-1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光曙 周容惠 黄 诗 张又心

  (见湖南日报8月13日“市州观察”版)

  周光曙 周容惠 黄 诗 张又心

  龙潭桥镇位于汉寿县的东大门,319国道、长常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南抵太常山脉,北依洞庭湖。在龙潭桥集镇,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小桥,桥下是一条小溪,常年溪水不枯,流向洞庭湖。相传,古代有一青年救下小白龙女,龙王将小白龙女许与青年为妻,小两口择此隐居,去世后同棺葬于溪水中,后人在小溪上建一桥,名曰龙潭桥。人们寄希望于白龙女佑一方富裕平安。真正实现这方富裕平安的是当代。因为在这里进行了“接龙”,即致富一方、平安一方的举措从不断档。

  (发展中的绿色龙潭桥。龙潭桥镇党政办供图))

  愈佳桥的“最美脱贫户”

  “谢谢黄队长、谢谢苏书记……请吃西瓜……”7月24日,龙潭桥镇愈佳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军和村支部书记苏飞熊冒着酷暑看望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申明。

  刘申明今年66岁,妻子胡桂香患有精神二级残障,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妻子有时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识,却对“黄队长”和“苏书记”很熟络。起初,因胡桂香不能劳动,一家四口生活异常困难,有时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 ,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见此,村支两委给他们家申请困难补助,还积极为他们寻找致富门道。刘申明通过承包乡邻土地、养鸡养鸭等方法,让生活一年年好起来。没有成本,村里帮他们垫资,黄军队长亲自为他家联系了有关企业,每年预付一部分鸡鸭收购款……

  而今,刘申明养殖了1000多只土鸡和2000多只鸭,年纯收入3万多元。他还清了所有债务,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而最让人欣慰的是,他们的女儿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顺利考取中南大学医学硕士。今年4月,刘申明获得县脱贫攻坚大会战指挥部授予的“最美脱贫人”荣誉称号。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军说:“像刘申明、胡桂香夫妇这种情况,在村里还有不少。比如双腿残疾的邓小三,村里给他办了五保,又帮助他从事农村电商业务,方便村民,富裕自己……”

  村支书苏飞熊介绍,村民邓华因父亲早年患白血病致贫,父亲去世后,村支两委对他家重点帮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谁知,2019年5月,邓华的小女儿又患上了白血病,治疗费用惊人。“我们不能让村民因病返贫,先是帮他发起网上水滴筹,又号召党员带头进行捐款,很短时间就为他家筹集近20万元。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为他们家制订长期的帮扶计划。关键时刻,基层党组织不能缺位。”

  愈佳桥曾是常德市11个没有摘帽的贫困村之一。2019年初,市扶贫工作组驻村以来,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细致调查,逐人包保,不漏一户。2019年底通过省、市两级评估检查,成功摘帽。到2019年底,龙潭桥镇635户215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586户2020人,4个贫困村整村退出。

  金喜塘村有“惊喜”

  7月24日下午,笔者来到金喜塘村委所在地时,村支书刘文波因一起交通事故受伤不在现场,接待我们的是支部副书记张光美。

  张光美介绍说:“金喜塘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地打工,可是,有少部分年龄偏大或身体较弱的村民无法外出,我们村支两委统一思想,决定想办法让这一批人在家里也能赚到钱……”

  2019年初,村支书刘文波带领相关人员到广西等地学习考察,最后决定引进长豆角种植加工项目。当年,全村流转土地100亩,建起了长豆角种植基地。随后,金龙种植专业合作社落户该村,合作社共流转土地700亩种植长豆角,并建起了半加工车间。

  “这一项目不仅让本村弱势村民有了收入,外乡、外村人也加入其中。2019年,基地共支付工资80多万元……”张光美说这话时脸上满是欣慰。

  金喜塘村的长豆角基地离村部约1公里。张光美骑着摩托车带我们到达一片田野,她左手叉腰,右手一指,说:“你们看,这一片,全是种的长豆角……”

  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穿行在田间小路上,豆角的清香沁人心脾。

  正是豆角收获的季节,成群结队的采豆角工在烈日下忙碌着。有个四十多岁的女工在路边树荫下擦汗,笔者上前和她交谈起来。她叫周月红,早年出嫁到外乡,丈夫车祸去世后,她带着两个女儿迁回金喜塘村,因老屋倒塌,母女三人连住的地方都成问题。村里给她家申请了低保,又安排她到豆角基地做事。“我去年在基地挣了3万多元,今年上半年,在村领导的帮扶下,盖好了三间漂亮的平房,现在,党和政府对我们真的好啊……”

  周月红匆匆隐入豆角丛中,有个老汉挑着一担刚采摘的豆角到树荫下歇肩。交谈中,老人说他名叫刘克骆,年过六旬,因儿子多病,三个孙子几乎全靠他负担。“像我这种情况又不能外出打工,以前依靠政府的低保生活,现在家门口有了挣钱的门道,感觉日子有了奔头……”刘克骆老人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着说。

  “长豆角采摘高峰期,我们几个村干部齐上阵,但我们是不领工资的,当‘义务工’,就是要增加村民收入,不让一个村民落伍、致贫……”张光美的话轻柔而自信。

  走进“国家森林乡村”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样的形容词显得苍白,但在莲荷塘村,目之所及,除此似乎找不到更贴切的词了。

  莲荷塘村位于龙潭桥镇西南,临319国道、长常高速横穿而过,林地面积3580亩,森林覆盖率达51%,是龙潭桥镇的一张靓丽名片。

  村支书余孝前介绍说,近年来,莲荷塘村对传统油茶林进行升级改造,先后低改、复垦、新扩1500多亩。同时根据村情实际,先后发展金银花、药材基地100亩、优质水果脐橙150亩、苗圃120亩,村内树种丰富,有樟树、楠木、杉树、女贞树等40多个品种,总量在12万株以上,近百年的大树有3株。产业的多项发展,每年解决就业劳动力300人以上,全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1月,国家林草局公布全国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莲荷塘村通过层层筛选,获此殊荣。

  环境好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自然会跟着提高。莲荷塘村就像一个“绿色源”,无声的点染着整个龙潭桥。

  这些年,龙潭桥镇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举全镇之力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一手抓人居环境、镇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硬件投入,一手抓河湖长制、林长制、控违拆违以及垃圾、秸秆禁烧等管理制度落实,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升级,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同时,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带动农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等优势产业,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形成了莲荷塘村苎麻、金喜塘村豆角、唐家桥村菊花、有机蔬菜、长茂岭村金银花、油茶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谈到发展,“85后”镇党委书记王利民眼睛里闪着光:“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镇党委一班人齐心协力、摸索实践,创新了‘党建+微网格’‘党建+合作社’‘党建+扶贫’等模式,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为民服务等方面见到了实效,这每一个+字后面,都是精彩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