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小康画卷看常德】香甜葡萄富乡亲
发布时间:2020-09-0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姜鸿丽 杨 波 刘 杰

(见湖南日报9月9日“市州观察”版)

姜鸿丽 杨 波 刘 杰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串串晶莹剔透的碧绿葡萄,缀满藤蔓;采摘的农人在葡萄架下小心翼翼的剪下葡萄,装筐入篓;葡萄园外,一辆辆货车排成长龙,满载葡萄,发往全国各地。这一组组镜头,是初秋澧阳平原最美的风景;这一串串葡萄,书写出产业富民的甜蜜篇章。

8月中旬,澧县第十五届葡萄节开幕,吸引八方宾朋。在开幕式上,澧县县委书记廖可元激情致辞:“澧县有湖南最大的平原,是一片适合作物生长的地方。此前,城头山出土了世界最早的水稻;现在,澧县又种出了全国最好吃的葡萄。澧县葡萄必将成为一张更加锃亮的名片。”

(看着串串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葡农们的脸上笑开了花。澧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

8月中旬,笔者在樊明喜的葡萄园看到,20多名工人正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疏果、采摘。当天采摘7000多斤阳光玫瑰葡萄,冷藏后第二天,被分运到广东、江苏、上海、黑龙江等地销售。“我能脱了贫,走上致富路,全靠这宝贝的‘阳光玫瑰’。不瞒你说,去年收入50多万元,我修房买车,日子越过越甜。”谈起生活,樊明喜腼腆而兴奋地说。

樊明喜是澧县官垸镇仙桃村人。妻子和母亲常年患病,没有劳动能力,每年医药费需要1万多元,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初中,生活困难,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变化发生在2014年。樊明喜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阳光玫瑰。那一年,他和村里30多个农户,组队向葡萄专家取经后,借了4万多元,尝试种植3亩阳光玫瑰。由于技术经验不足,第二年几近颗粒无收。不信邪的樊明喜每天凌晨4时多打理园子,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伺候”阳光玫瑰,剪枝修果,套袋管护,常常忙到晚上10时。2016年,樊明喜的阳光玫瑰收入18万元。他越干越起劲,当年又新扩8亩阳光玫瑰。尝到甜头的他年年扩大规模,年年盈利满满。樊明喜一家改变负债累累的窘境,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樊明喜生活的澧阳平原,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种植葡萄,先后引进巨峰、红地球、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夏黑无核、黑巴拉多、阳光玫瑰、紫甜无核等品种试验示范,经过多年摸索,澧县葡萄已经成为响当当的产业品牌,成为老百姓致富的重要产业。澧县成为全国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名副其实的“南方吐鲁番”。

近年来,澧县以葡萄产业为依托,围绕脱贫攻坚,紧扣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扬长补短”战略,通过劳动力务工带动、利益联结带动、产业开发带动等方式,加大葡萄产业扶贫力度。该县葡萄种植面积已有5.95万亩,总产值达15亿元。每亩每年劳动力支出约3000元,全县葡萄园生产环节年用工总数约225万个,加上技术服务、农资供应、销售流通等环节,葡萄产业链提供劳动力就业资金总量超过2亿元,消化本地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成为3000多个贫困户稳定的家庭收入来源。一批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委托帮扶+直接帮扶”、“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带动700多名贫困户脱贫,让他们过上了小康生活。

澧县葡萄“飞”往国内外

澧县澧南镇仙峰村三组葡萄种植户易继兵,以前种植水稻、棉花、玉米等传统作物,由于农田用工量大、农产品价格不高等原因,虽然种植传统农业面积有20多亩,但还是赚不到钱。

2014年,通过澧县当地葡萄专家王先荣的推介和指导,易继兵把20多亩农田改种阳光玫瑰,种植过程全程采用避雨栽培。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年纯收入竟达60多万元。他加入鑫叶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葡萄远销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易继兵种植的阳光玫瑰,备受市场追捧,成为澧县葡萄产业的“新贵”。 2012年前,以“红地球”为主的葡萄品种,打造出澧县“万元地”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澧县不断优化葡萄种植品种,引进个大珠圆、肉脆多汁、香似玫瑰的“阳光玫瑰”新品种,并拿出专项资金奖补,鼓励葡农种植阳光玫瑰,又创造出亩均产值3—7万元的收益新高。

为培育好阳光玫瑰,该县利用葡萄产业园高度集中、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的优势,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力推广“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成为全省规模最大、“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水平最高的葡萄生产大县。澧县坚持打造优质葡萄产业基地,先后制定葡萄无公害避雨栽培建园、生产技术规程、果实分级标准等生产技术规程。该县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编写的“欧亚种葡萄生产技术规程”被省农业农村厅颁布为省级标准;与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省葡萄协会以及中国农大、湖南农大开展深度合作,提升了全县葡萄产业技术水平。

目前,“澧县葡萄”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11个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澧康”“农鑫”“天成绿品”等商标市场知名度持续提升。澧县成功注册组建澧县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联,下辖35家葡萄专业合作社、近7000个种植户,累计葡萄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值过5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葡萄产业实体。澧县葡萄签约全国水果超市8000多家,出口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国家。去年,该县完成葡萄单品出口近450万斤,销售收入达4000多万元。

农旅融合造乡村盛景

连日来,澧县黄家套休闲农庄生态葡萄采摘园基地迎来大丰收,吸引众多客商、游客,前来感受采摘体验游的乐趣。走进黄家套旅游度假庄园,只见葡萄树枝繁叶茂,碧云层叠。外间气温虽高,但园内却时不时清风徐来。一串串红的、青的、紫的葡萄往下吊着,让人垂涎三尺。“这个葡萄非常甜,还有淡淡的香味,非常好吃。”游客张晴说,她是这里的常客。

依托葡萄产业,黄家套农庄建起采摘通道、葡萄文化长廊和骑行绿道,把葡萄作为特色景致融入乡村旅游,逐渐发展成为集健康休闲、观光、采摘、农事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旅体验园,每逢周末,游人络绎不绝。黄家套旅游度假庄园负责人黄明清说:“我们在澧县县委、县政府以及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全年营业额近4000万元,带动周边500来名农户致富。最近,葡萄和时令蔬菜丰收,每天接待游客500多人次,每天收入6万多元。仅采摘一项,每天收入1万多元。”

在澧县,像黄家套这样依托葡萄产业发展起来的农庄不在少数。澧县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科学规划建设,打造大批包括葡萄种植在内的绿色生态种植采摘园,形成以葡萄鲜果销售为主,酿酒加工、旅游观光为辅的产业发展方向,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旅融合新业态,一批批特色产业园正在迅速壮大崛起,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如今,澧县正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强县建设,紧紧围绕葡萄产业这一特色,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拟通过3-5年努力,全县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建设一个500亩智慧葡萄园和2000亩高标准葡萄园,重点打造澧水河沿线葡萄园区风景线,打造城头山镇至官垸镇葡萄走廊,并以“采摘+”带动乡村旅游、生态休闲产业发展,逐步融合文化、旅游等功能,形成生产、消费、体验相互促进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乡村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