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教师文苑:阅读随感
发布时间:2012-11-15   来源:三湘都市报常德教育专刊  作者:蔡勇

我到过孔子故里——曲阜,迈进圣地曲阜,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千年古宅、百年古树不能不让人联想被后人誉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和“万世师表”的孔子以及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与实践。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他“问礼于老聃”,学“以鸟名官”于附庸小国郯,师师襄以学琴,博采众长,而且一生经历坎坷,早年丧父,老年丧子,妻子也先他而去,但终成“大器”,尽管孔子自曰“君子不器”。今人无不为其治学之精神所深深感动,为之激励而发奋求学。

作为当今莘莘学子,就是要认真读书,广泛阅读。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一日不学就要落后。读书的好处先哲们早就做过精辟的阐述。培根说:“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集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我没有先哲的智慧与灵气,但怎样读书却想借本人的经历闲叨几句。

我自上学之始,就对文史类书籍特别感兴趣。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母亲是那个火热年代下放的知青,父亲是转业军人,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直到1978年下放知青最后一批返城,我兄弟二人终于随母亲在城里与父亲团圆。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是非常匮乏的,能隔很久一段时间在大队部看上一场电影就很不错了。书是奢侈品,是想都别想的东西。所以一进城我每天放学看到路边书摊上花花绿绿封面的小人书就眼馋,偶尔借机站在小伙伴身旁偷看一会儿。至今还记得《林海雪原》、《智取华山》等。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一点,到四年级时,开始订期刊《小溪流》、《作文通讯》等。上了中学,我的阅读兴趣更浓了,更广泛了。父亲厂里有图书室,他经常给我借书给我看。《安娜卡列妮娜》、《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多部中外名著,在读初中时就已整部阅读。

尽管当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不甚了知,甚至有些文段还无法完全读通,但在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乐园。读大学时更是在书山学海自由徜徉,获益多多。正如孔夫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把它完全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乐趣对待。学子们若是有了如此境界,何愁阅读不精不深不广呢?嗜书如命也许本就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我爱读书,而且爱藏书。每每闲暇之余,我总是要到书店去逛逛。读书求学时养成的习惯至今难改。我特别爱去旧书店去淘宝,连零星的旧书地摊也不放过,就像女人爱逛商场一样,成了买书的“瘾君子”。

记得前几年有一次,我在旧书摊上淘到了十几本1981至1984年的《中篇小说选刊》(改革开放初期的佳作选,更是文艺复兴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明证)和一本1952年版的《康熙字典》,花掉了我一百多元钱,可以说当时是倾我所有而将其捧回家。妻子看到我捧着那些纸张发黄而枯脆的家什,脸上露出又气又笑的神情。而我呢,则是全然不顾地哼着小调将那些“宝物”整理装裱,心里好不快活!现在,我的书柜里每层都是双排摆放,挤得满满的。床头书桌尽是书,堆得高高的。每当我撰写论文或其它小篇什时,总要翻一翻有关的书籍资料,让我得心应手,受益匪浅。

现在,我还专门请人刻了两枚印章,一枚“蔡勇书印”和一枚“藏”字印。每有藏书收获总要在书的扉页上写上自己的拙名和觅书的时间与地点,然后盖上这两枚印戳。

但愿我们的年青一代有此雅趣、雅志,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就不愁它不继续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张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