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巴丹吉林庙海子 秋天内蒙古沙漠的美色
发布时间:2010-10-14   来源:搜狐网  作者:
   【导语】巴丹吉林沙漠之美,将超乎你对沙漠所有的认知和想象。巴丹吉林沙漠被认为是中国频发的沙尘暴的沙源,在冬、春季大风强劲。所以秋季的巴丹吉林沙漠气候宜人,是一年里最适合旅游观光的季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中国秘境”蒙古阿拉善盟境内,因拥有100多个美丽的沙漠湖泊、芦苇荡而备受青睐,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珠穆玛峰”。
搜狐旅游重磅推荐

巴丹吉林沙漠“五绝”

巴丹吉林沙漠由众多的沙山和沙间湖泊相伴组成。沙山高大雄伟,湖水晶莹湛蓝,这种独特的沙漠景观堪称是沙漠中的极品,在世界上也是独有的。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面积4.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四大沙漠。在沙漠腹地高大的沙山间分布有140多个湖泊,当地人称为海子,湖水清澈见底,镶嵌在大漠里像珍珠般闪烁,多为咸水湖。不可思议的是,咸水湖里有淡水泉眼,喷出的水十分甘甜,令人称奇。在海子的周围是沼泽化草甸和盐生草甸,也是大漠中重要的牧场和居民点。这里的沙山平均高200米至500米,必鲁特沙山高500多米,海拔约1700米,是世界沙漠中最高的沙山。其沙脊如刀削一般,呈金字塔型,被誉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堪称巴丹吉林“五绝”。

相传几百年前,有一个叫巴丹的额鲁特蒙古族老人,放牧时误闯进入了大漠,迷失中发现了60个海子和海子边上水草丰美的牧场,吉林是蒙语60的意思,故名巴丹吉林。此后额鲁特人就世代生活在这世外桃源里。


    庙海子与“沙漠故宫”

庙海子蒙语称为苏敏吉林,意思是“有庙的海子”。海子边有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755年。这座白墙金顶汉藏混合的建筑背靠沙山,面朝湖水,庄严肃穆,幽静典雅,被称为“沙漠故宫”,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标,亦是牧民心目中神圣的殿堂。寺外还有一座白塔,在黄沙蓝水间显得格外抢眼。传说寺庙是汇集了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雅布赖山和天山的石头做基石和栋梁而建成,是沙漠中唯一从始建保存至今的寺庙。夕阳映红了沙山,连同湖岸婆娑的柳树与古庙一起静静地倒映在水中,如梦似幻。

庙海子边有十几户牧民,以前靠放牧为生,湖里的卤虫亦是牧民的收入来源之一,据说卤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鱼、虾类幼体的最佳饲料,牧民称之为盐虫子,虫体通红形如虾。每当秋季,牧民捞起卤虫晒干,一公斤可卖200多元。近几年为保护沙漠生态限制放牧,年轻人多数出外谋生去了,年长者留守居住,政府补贴建房,在旅游季节接待游客食宿。现在,旅游收入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庙海子是个神奇的湖。湖周围是沙山,这里一年的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湖水含盐量高,但却不曾枯竭,也不曾被风沙掩埋。湖中有淡水泉眼,还有一眼听经泉———每当寺庙颂经,泉水就会汩汩流出,颂经声一停,泉水也戛然而止。

这里的地下水丰沛,只需挖几米深,就有淡水了。这是巴丹吉林沙漠的神奇之处。据最新研究推测,沙漠之下可能隐藏河网,水源来自500公里外的祁连山,或者是更遥远的青藏高原的冰雪消融渗入地下流入暗河。

  古老的胡杨林衬托着落日的壮阔景象,沙漠绿洲晚归牧群,这些罕见的大漠风光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深入体会并见证巴丹吉林的“五绝”奇景(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要想深入体会并见证巴丹吉林的“五绝”奇景,莫过于乘坐越野车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沿途观赏沙漠风光,更可随叫随停,下车游览。

在无边无际的沙海,随着车的摇晃而上下颠簸着,一边看着外面壮美的风景,一边感受着起伏跌宕,充分体验新奇刺激的越野感觉。你可以在沙海中稍稍停歇,下车爬上高高的沙山,你会看到沙漠中的沙浪。由于沙浪与沙浪间前后左右的距离较大,建议摄友们采取横线构图纵线,并利用驼队或沙脊的斜线走向,取得生动而匀称的布局结构。另外,沿途会经过诺尔图(大漠千湖第一湖),可以观赏到奇特的湖光沙色。

沙漠上的黄昏,光线柔和,最适合摄影。沙丘、湖泊都朦胧在金色的夕阳中,按下快门,留下巴丹吉林沙漠日落最惊艳的一刻。也可以租当地牧民的骆驼,坐在骆驼背上,听着驼铃,观赏落日,别有一番滋味。  

赞:非常美!坐着越野车冲上沙丘,仿佛融入了蓝天。这样的记忆,终生难忘。

赞:听过无数次描述,看过很多回视频,但是镜头和语言都无法描述出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感觉,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寂寞高大绵绵不绝神秘又神奇的巴丹吉林沙漠的带给心灵的冲击和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