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常德最美女司机:乘客心中装,爱心洒车厢
发布时间:2012-10-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萧炎
    在湖南省常德市1路公交线路上,有这样一位眉清目秀、长年带着微笑服务的女司机:十几年来,她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技术,安全行车110万公里无事故;十几年来,她无私奉献,视乘客为亲人,优质服务温暖着千万乘客的心田;十几年来,她遵章守纪,无论酷暑严寒,她从不迟到早退,常常是提前来公司检测车辆,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2002年10月,在她的带动和感召下,她所在的1路线被团中央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线路,她所在的车组连年被公司评为“红旗车组”、“优秀共产党员车组”,她本人也连年被公司评为“优质服务标兵”、“安全标兵”;2003年10月她被湖南省总工会评为“芙蓉百岗”明星;2005年7月、2006年7月,她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2009年3月被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常德市首届“十大杰出女性”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就是年仅33岁的1路375号车优秀驾驶员、女党员陈学科。




刻苦钻研 安全驾驶创和谐

1996年,陈学科从常德商校毕业后,家里为她联系了待遇好、活轻松的银行就业,但自小因为伯伯在公交公司工作而对公共汽车充满向往和好奇的陈学科,却毅然放弃了去当时令人羡慕的银行工作的机会,来到了常德市公交总公司驾训班学习驾驶。天资聪颖的陈学科很快学会了驾驶技术。经过严格的考试,陈学科正式成为了公交总公司一名光荣的司机,并且十多年一直在1路线工作,幸运的是,教陈学科开车的师傅是公交公司的殷劳模,在殷劳模的精心调教下,陈学科不仅学得了过硬的驾驶技术,对汽车维修技术也进行了钻研。每次当班时,她都会提前到公司检测车辆,确保车辆不带故障出车,行车途中,她会注意匀速行驶,尽量不踩急刹车;收班后,她会记行车日记,对一天的行车情况进行记录小结,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什么方面做得好、什么方面还做得不够,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陈学科竟记了五大本行车日记。

    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两年前的大年三十的下午,陈学科和往常一样,开着公交车穿梭于人民路,每一趟,车上都是满满地赶着回家吃团圆饭的乘客,四时许,当车辆行驶至青年路时,陈学科感觉到车厢里好像有一股东西烧焦的气味,紧接着,她往后看见一股黑烟弥漫在车厢里,陈学科马上意识到可能是电路出现故障,并可能有起火的情况发生。当时,满车的乘客都惊慌失措,有的喊“起火了!”有的尖叫 “车子会不会爆炸呀?”......车厢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有小孩的哭声,有大人的喊叫声,还有的乘客准备砸窗户,此时的陈学科临危不乱,她果断地打开车门,然后拿起扬声器沉着地对乘客说道:“乘客朋友们放心,车辆只是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故障,请大家不要惊慌,请大家一个接一个的按秩序下车,尤其请照顾好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在陈学科的宣传和引导下,乘客们有序的从两扇门下了车,不到两分钟时间,车上的乘客就全部下车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而陈学科迅速地跑到车厢的着火处,检查着火的原因。原来是两根电线搭铁起火而旁边正有一根油管,如果火源烧到油管,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她顾不得多想,快速地用手拔掉了那两根燃着火的电线,飞快地跑下车,然后上车拿出备用灭火器,用最快的速度扑灭了火源。当时,几十名乘客目睹了这精彩的瞬间。乘客们不约而同伸出大拇指,夸陈学科是一位舍身救火的女英雄。而当看乘客们都安全地转乘了后车,自己驾驶的公交车也安然无羔地停在路边时,陈学科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的右手被烫伤,还有两个大水疱,疼痛之余,想起了今天是大年三十,她能让车上的几十名乘客都转危为安地回家过年,自己受这一点点伤,值!

无私奉献 文明服务筑和谐

    由于1路公交车是无人售票车,司机还承担着乘务员的工作,因此,不仅仅要搞好安全驾驶,还须搞好优质服务。陈学科牢记伯伯的一句话“入了公交这一行,乘客就是上帝,司乘人员就是公交这小小车厢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排头兵。”多年的公交工作,使陈学科深深体会到一个道理:搞好服务工作,乘客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文明,他就对你文明。坚持文明、微笑服务,融洽车厢和谐气氛,是陈学科一大服务特色。有一次,陈学科驾驶车辆刚在老年病医院站台停稳,等车的人一拥而上,互不相让地挤上车,抢座位,一位刚从医院出来,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药袋的老人被挤在一边,不停地摇头。见到这情景,陈学科一言不发,走下车去将老人扶了上来。车上的乘客看到这一幕,原本喧闹的车厢突然静了下来,紧接着就有几个人同时站起来让座。一个小小的举动,无声胜有声,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正是因为陈学科始终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文明服务方式,所以其所在车组、所在线路长期保持了一种文明和谐的车厢环境。

    在10米车厢里,陈学科总是把乘客当亲人一样对待。记得200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下着很大的雪,天气十分寒冷,街上十分冷清,陈学科开着最后一班车,归心似箭地回到了位于城东的分公司停车场。当她例行下班前的车厢检查时,意外地发现一位老人倦缩在车后面的角落里睡着了。陈学科走过去将老人唤醒,老人醒后,发现坐到了终点站,而且公交车已经下班了,就急得大哭起来。陈学科连忙安慰她,叫她不要着急。待她情绪稳定后,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老人迷失了方向,她要去三岔路,没想到上车一会后由于劳累就睡着了。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凉的雪花在空中狂飞着,看着老人焦急、不知所措的表情和因寒冷而抖动着的身躯,陈学科震憾了,于是顾不得满身疲倦,不假思索发动汽车载着老人从城东往三岔路方向赶,当老人回到家见到自己的亲人时,说不清是溶化了的雪水,还是滚动的泪水,从老人的眼角流了下来,老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多亏了这么个好妹子”,陈学科回到自己的家时已近凌晨。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爱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迎送着南来北往的乘客。

    近年来,资源紧缺,燃料价格不断攀升,公交经营成本日益加大,成为制约公交发展的一大“瓶颈”,陈学科心里忧心忡忡,她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反复摸索、反复试验,和车队人员一起探讨节油心得,总结出一套“漫起步、柔进档、中速行、缓进站”,全线职工在使用了这套方法之后,油料明显有所节约,为车队大大的节约了运营成本。陈学科在工作中处处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自身价值,她常说“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刻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价值”

遵章守纪 严于律已为和谐

    同事们把陈学科比喻成一块煤炭,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这确实是对陈学科生动的概括。

    十几年来,陈学科遵章守纪、严于律已,无论酷暑严寒,她从不迟到早退,始终把工作和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乘客的事再小也是大,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当自己的母亲高血压病发住院时,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只有抽晚上的时间陪护照顾母亲,白天奔忙在车厢内。多年来,无论家庭中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她没请过一天假,没有因家中的困难缺过一个班,晚过一次点。

    2003年10月,陈学科女儿只有5个月大的时候,规定的产假时间已到,陈学科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而这时候女儿还没有断奶,为了不影响工作,陈学科要自己的母亲在女儿固定的吃奶时间将女儿抱到车辆始发点来,在车上喂奶。有时候,女儿饿了要吃奶的时候,陈学科的车还在行驶途中,吃不到奶的女儿哭个不停。等陈学科赶到始发点,女儿已经哭累了、睡着了。看着女儿挂着泪痕的睡脸,陈学科眼里噙满了泪花,女儿需要她,可千万名乘客更需要她啊!在女儿和工作之间,陈学科的举动彰显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车上喂奶的画面感动了无数乘客和公交人。为了全身心更好地投入工作,陈学科毅然对女儿进行断奶,并把女儿交给母亲。10多年来,陈学科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家人十分担心她的身体,经常劝她不要做驾驶员了,去换一个新的工作。陈学科哪里舍得,干公交这么多年,她已经深深热爱上了这份驾驶职业。

团结友爱 关爱同事系和谐

    一路线是公司最老的一条公交线,也是公司效益最好的一条线,全线有22台公交车,共有51名司机,青年人居多,作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线路号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学科这样认为,光自己一个人搞好安全正点优质服务不行,只有所有司机做到业务过硬,优质服务,才能有一个和谐的大环境。于是,她经常带头组织同事在工作之余交流工作经验服务技巧,把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的优质服务、安全行车方面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大家。同事只要有困难,她总会尽力帮助解决,让大家共同提高。在她的带动下,全线22台车的司机自发在车厢内设置了方便袋、垃圾袋、报纸、小药品、便民伞等服务设施,让乘坐1路车的乘客一上车就能感受到温馨、舒适。每次有新司机到她车上实习,她不但耐心细致地向他们传授业务知识,更忘不了教他们如何做人。她说:“只有先做好人,才能驾好车,服好务”。在她的帮助下,如今1路线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安全标兵、服务能手,许多新的先进车组。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工作中,陈学科把每一位乘客都当作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安全的驾驶,无私的奉献,热情的服务,得到乘客的理解,受到社会的赞誉。1路线的老乘客有给陈学科送过月饼、粽子的,有给她送过喜糖的,夏天有给她送过矿泉水的,那份关怀和惦念给了陈学科无穷的力量和极大的欣慰。更为感人的是2007年2月的一天,两位腿脚不方便的福利院老人拿着一张贺卡颤颤巍巍、好不容易走到总公司五楼办公室恳请工作人员转交给陈学科,对陈学科长年的热情照顾和服务表示感谢。就是这些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这些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乘客让陈学科明白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她用自己平凡的行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爱心、真心,点缀着社会,在十米车厢内展示着新一代公交人的风采,演绎着一名基层普通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为创建和谐社会奏响了最强音。


                                                                                                                                                             责任编辑:万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