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临澧四小:将“善”种在心间
发布时间:2012-11-30   来源:三湘都市报常德教育专刊  作者:张佳丽 成杰华

校园简介

临澧四小教学楼

临澧县第四完全小学始建于1962年,原名望城乡中心小学,2004年更名为临澧县第四完小。学校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有教学楼1栋,综合楼1栋;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8名。它是该县唯一的“全国千所留守儿童示范学校”,也是常德市第五批“合格学校”,还是湖南省 “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64名,其中本科学历13人,专科学历44名;有中学高级教师3名,小学高级教师53名。教师平均年龄42岁,35岁以下青年教师9人。近三年,有20多名教师被评为临澧县优秀教师或优秀班主任,有100多篇论文获省、市、县奖励。

2008年,由香港大学杨菁荪教授资助建起了菁荪楼;2009年,安装了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2010年,完成了综合活动室、食堂的危房改造;按城镇一类标准装配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完善了音乐室、美术室;改造了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

学校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校训,逐步形成了以“善德”文化为主题的学校文化特色。2010年11月,学校先后接受市、省两级合格学校督导评估验收,市省专家这样评价临澧四小:“这是一所办学有品位,文化有特色的精品学校。”

“感恩伴我行”艺术展演活动

“幸福的牵手”——第二节课间,通往教室的路上,洪爱华老师温暖的大手里牵着一双稚嫩的小手:先天行为偏差学生杜思贵正幸福地依恋在洪老师左右。

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临澧四小的“感动校园的细节”专栏的日志中,一位行政人员这样写道。捕捉“善”的瞬间,记录“善”的点滴,以细节触动人的心灵,临澧四小将“善”的种子洒在心上,种在心间。

“善德”立校 营造至善文化气场

走进临澧四小,抬头就看见一面“至善”成语墙,上面写满了“善”字的成语,诸如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从善若流、止于至善……“这是我们围绕‘至善’主题,精挑细选了20个符合‘至善’主旨且含‘善’字的成语,将其重新排序、组合、连缀而成的文化墙。”临澧四小的党支部书记刘昌稳自豪地介绍,这面成语墙是四小“至善”文化诞生的标志,也是“善德”文化之始。

那么,何为“善德”文化?临澧四小的校长刘文锦认为,对学校而言,就是要构建推善崇德的文化气场,将“推善崇德,和谐奋进”确定为学校的文化目标,是四小办学的境界。对教师而言,就是要修身养德,打造良好的师德品牌,树立优良的社会公德和高尚的伦理道德。“善待工作、善待他人、完善自我”是四小教师的师德标杆,其具体目标是“善待生命,实行六会”:“会爱学生、会带班级、会上课、会研究、会管理、会总结。”对学生而言,就是要远离脏、闹、懒三种陋习,养成 “行为上求善,习惯上向善”的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让师生认同“善德”文化,“4月12日,刘校长精心设计,给全体教师作了一场精彩的‘至善文化讲座’,刘校长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演讲,让与会教师无不震撼。”刘昌稳说。5月,“至善”文化的“星星之火”开始在四小校园“燎原”,学校同步启动“室、廊、园、墙”等部位的文化设计与布置。学校还将“进厕冲水,善良之举”的文化理念引进厕所,一个星期后,厕所异味开始淡化,瓷砖地面开始还原本色。5月栀子花开,不知是谁,在厕所窗台上偷偷摆放了几朵洁白的栀子花,小小妆点,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折射出四小学生向善向美的大境界。

“团队评优”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要说四小能有今天的欣欣向荣,靠的就是一套全新的队伍管理机制。”刘昌稳说。为了提高教师积极性,四小以年级组为单位,把全校65名教师分成称5个团队,将教师个人工作质量与年级组的团队荣誉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出台了“教师团队评优考评方案”。方案淡化他律,强化了自律,并利用团体监督,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以往,教师的心态一直在“过得去”层次徘徊,为了维护团队荣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某天早晨,高年级组教师吴新华的丈夫提醒她请假半天参加小姑的生日宴,但她宁可与丈夫闹别扭,仍然坚持下班再去。“我不能给团队拉后腿。”吴新华说。行政值班日志上,记录着这样一个感人细节:烈日下的坚守——忘不了,中午烈日炎炎下的操场上,一个来回奔跑指点的身影。天不负、辛勤的付出换来了让全县兄弟学校震惊的冠军……

“这些‘感动校园的细节’都出自于学校的行政人员之手。”刘昌稳介绍道。原来,四小不仅将教师进行团体捆绑,行政人员亦是如此,只是他们的考核内容不尽相同,之前提到的“感动校园的细节”的寻找就是行政人员的任务之一。曾有一位行政人员发表“值班感言”说:“四小的行政值班可是功夫活,值班当天屁股基本不敢沾凳。”

不仅如此,他们还改进了教育质量的检测方法。“仅凭期末一张试卷检测教育质量的做法显然已经过时,我们加入了新的元素。”刘昌稳说。除期末考试外,每个学期学校会为学生组织一次写字竞赛、一次作文竞赛,皆是统一评阅,并分别以20%和30%的份额进入期末综评,余下的50%的份额则是期末考试结果。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创优,我们实现了教师队伍的蜕变!”刘昌稳总结说。

真情与智慧  促进留守儿童成材

临澧四小地处县城边缘地带,在校学生618人,其中留守儿童375人,是一所典型的留守儿童聚集学校。家庭教育缺位的这些学生,行为习惯与现代文明礼仪相差甚远。针对这一情况,四小建起了家长学校。学校定期的召开家长学员培训会,对家长学员授课;及时组织爱心大家访,定期组织“送教下乡”,告诉家长“祖辈如何代养留守孙儿”,提醒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精心策划家长会,将其变成“成果展示会”、“家长论坛会”、“亲子互动会”。

在家长会上,一位64班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节目表演后,喜极而泣,她连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我的孩子也能登台表演,这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孩子;想不到这次家长会能有如此大的收获,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家长会,想不到学校的学生个个都这么棒,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学校。”63班一名学生以《烛光里的妈妈》作为礼物献给自己的妈妈时,一对母女的眼里同时盛满了泪水,他们的演唱也深深感染了参会的几十名家长,孩子的心窗开始向父母开放,家长尽情享受到了为人父母的幸福……

不仅如此,在校园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留守儿童。比如“一周一个好习惯”,夸夸我班的真本领、树立“校园小明星”等,让每个学生见证、经历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习他人、矫正不足、发展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的“蓬头垢面”的学生开始流露出现代文明气息,赤脚片不见了,红领巾鲜艳了,小手干净了,举止文雅了,清晨进校,一声声清脆悦耳的“老师好”,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责任编辑:张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