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一周谈资]失意2012贺岁档 华语古装大片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3-01-07   来源:时光网  作者: 利小刀

     从去年底蔓延至今的贺岁档大战中,光线传媒老板王长田应该是最得意的人,光线出品的爆笑喜剧《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一举突破11亿大关,为王长田净赚了四五亿的利润。相比之下,星美老板覃宏恐怕就比较郁闷了,星美重金打造的两部古装大片《王的盛宴》与《血滴子》相继折戟沉沙,票房收入甚至未达投资线,赔本已成定局。




  事实上,《王的盛宴》与《血滴子》的票房失利并非偶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古装大片陷入了“大投资-大宣传-票房欠收”的怪圈,从《关云长》到《白蛇传说》、从《铜雀台》到《血滴子》,这些不乏大明星压阵的古装大片,票房野心不可谓不大,但上映后却无一例外地落得个“赔钱赚吆喝”的下场。




  十年前,张艺谋以一部极具视觉美感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2.5亿的票房收入在当时来说堪称天文数字,占据了当年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的四分之一。但十年后,当内地电影市场的年票房产值狂飙突进到168亿之时,众多古装大片却依旧在为票房过两亿,甚至过亿而苦苦挣扎。可以说,华语古装大片过去十年来只有产量的增加,而缺少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英雄》横空出世十年后,越来越缺乏新意,越来越不受观众待见的华语古装大片早已不复当年风光。作为当年引领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的弄潮儿,古装大片眼下是否进入了死胡同,走向了末路?今后又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血滴子The Guillotines(2012)预告海报 #02

2012年末贺岁档大战,《血滴子》成为最大的输家



高投资低回报

古装大片:只是看上去很美

 

  稍微回顾下近两年的内地电影市场,就会发现,《王的盛宴》与《血滴子》的票房失利对古装大片来说,并非新鲜事。去年国庆档,周润发领衔的《铜雀台》票房虽勉强过亿,但相对于1.3亿元的高额投资,依旧是一笔赔钱的买卖。同样的,2011年上映的几部古装大片如《战国》《倩女幽魂》《关云长》《武侠》,也呈现《铜雀台》这般票房不济,无法收回投资的赔钱状况。过去两年真正意义上赚到钱的古装大片也就《画皮Ⅱ》《龙门飞甲》两部而已。

 

片名

内地票房

投资成本

《战国》

7671万

1.5亿

《新倩女幽魂》

1.4亿

1.2亿

《关云长》

1.58亿

1.5亿

《武侠》

1.72亿

1亿

《白蛇传说》

2.1亿

1.8亿

《画壁》

1.78亿

6500万

《鸿门宴》

1.52亿

1亿

《龙门飞甲》

5.55亿

1.8亿

《画皮Ⅱ》

7.02亿

1.2亿

《四大名捕》

1.91亿

8000万

《铜雀台》

1.03亿

1.3亿

《太极1、2》

2.7亿

2亿

《王的盛宴》

7600万

9000万

《血滴子》(上映中)

6500万

9000万

 

  古装大片投资不菲,但票房却不见得有多高,甚至连成本都无法收回,这显然是不正常的现象,尤其是近两年《将爱》《失恋33天》《泰囧》等所谓的中小成本电影屡屡创造票房佳绩,华语古装大片的处境越发显得尴尬。实际上,古装大片兴起的最初几年,《英雄》、《无极》的票房就已经达到了两亿上下,而在内地电影市场急速扩容的十年后,大多数的古装大片票房产值依旧在两亿以下,有些甚至无法破亿,可以说过去十年间古装大片只有产量的增加,而缺少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关云长The Lost Bladesman(2011)剧照 #39

《关云长》上映前,片方曾喊出5亿票房

 

古装大片缘何前仆后继?

拍起来容易 宣传上有面子

 

  既然明知道赚钱难,那为什么依旧会有古装大片被不断被拍出来呢?这是因为在华语电影目前的创作环境和各种限制之下,古装大片是相对容易操作的大片类型,有众多现成的案例可以复制。这么多年历练下来,对不少国内的电影人来说,制作一部古装大片甚至可用轻车熟路来形容,而如果拍摄科幻、灾难之类的大片,则要困难得多。同时大片意味着大宣传,意味着市场上更多的机会,它可能会砸锅,但它成功的几率也要比一般的中小成本电影大。

 

  另一方面,对于制作者来说,或许只有通过古装大片,才能在业界确立起大片导演/大制片公司的身份,这种身份背后,其实还是商业利益和话语权在作怪,说白了,有时候拍摄古装大片更大程度上是图个名而已。而对于某些投资者来说,他们进入电影行业的盲目性和凑热闹的态度,很多时候也影响到了投资的决策。正是在各方面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一部接一部的华语大片倒在了市场之中。现在,需要正视古装大片的困境了。

 

画壁Mural(2011)剧照 #14

古装大片历来多跟风复制,《画皮》的成功就带动了《倩女幽魂》、《画壁》、《白蛇传说》等古装魔幻片的拍摄。


流失观众 古装大片风光不再

1. 批量复制导致审美疲劳

 

  《英雄》、《十面埋伏》所开创的视觉美学式华语大片,在最开始的几年,由于观众对大片的渴求和大片数量的稀少,的确有过几年的风光,也引得陈凯歌冯小刚皆步入到古装大片的拍摄行列中去。十年过去了,现如今的华语古装大片依然在不断的张扬一些视觉表象的大片范,而缺少了对大片叙事内里逻辑的进一步探究。这种集中在题材、表现感上的批量复制,已经令古装大片对观众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

 

  一个关于鸿门宴的故事,连续两年都贡献出了所谓的古装大片,创造力的匮乏可见一斑,即便在历史资源中寻找宝藏,也只是懒洋洋的捡起那几个最浮在表面的珠宝,而懒得去深挖其他一些更有新鲜感和发掘度的题材。如果说最开始几年,观众一窝蜂的看《英雄》、看《十面埋伏》、看《无极》,还是图个新鲜的话,那此后经过一部部题材重复、风格雷同、故事欠新意的古装大片的历练,观众最初的观影热情已被消耗得所剩无几。古装大片如果还是一味重复生产,毫无特色可言,显然已无法再如之前般叱咤风云。

 

战国The Warring States(2011)剧照 #14

2011年的《战国》遭各界口诛笔伐,被批“烂得没有节操”

 

2. 烂片频出伤害观众感情

 

  除了题材的重复,古装大片这么多年来的创作质量也实在叫人难以恭维,佳作寥寥,烂片倒是一堆。即便《画皮Ⅱ》卷走了7亿票房,可照样招致一片质疑之声。古装大片,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烂片的代名词,观众的信任度急剧降低,观影热情自然也越来越低。像去年贺岁档遭遇滑铁卢的《王的盛宴》、《血滴子》就很不受观众待见,口碑不济,票房表现也十分惨淡。尤其是《血滴子》还体现着眼下古装大片一个不好的趋势:2D转制3D,试图以高票价来多挣点票房,但“清汤寡水”的3D效果却让观众有种上当被坑的感觉,进一步加剧了观众对古装大片的不信任。

 

《龙门飞甲》与《画皮Ⅱ》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证明古装大片依旧能有所为

 

强化类型特色:古装大片之出路
《画皮Ⅱ》与《龙门飞甲》的启示

 

  需要看到的是,尽管华语古装大片在最近两年普遍欲振乏力,但市场上依旧有两部取得了较大商业成功的古装大片脱颖而出,2011年是《龙门飞甲》,2012年则是《画皮Ⅱ》。两部影片的成功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在这里只谈一点,那就是它们的类型定位。相比其他同类产品,《龙门飞甲》与《画皮Ⅱ》最大的特色是类型定位明确,一个是东方魔幻,一个是3D武侠,并将自身的类型特色做到了最强,简言之,就是更为纯粹。

 

  《画皮Ⅱ》主打东方魔幻式的视觉效果,启用视觉系导演乌尔善也体现了这一制作意识。因此,《画皮Ⅱ》尽管在剧情上遭不少诟病,但颇具东方美学感的精致画面,以及丰富到位的魔幻体验,还是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观众予以捧场。《龙门飞甲》主打3D武侠,也就是给传统的武侠电影披上3D外衣,由于有了武侠片宗师和技术流大导徐克掌舵,影片的武侠风味和3D视效均极具水准,理所当然获得了观众认可。

 

龙门飞甲Flying Swords of Dragon Gate 3D(2011)预告海报 #01

虽然故事上并不完善,但《龙门飞甲》纯正的武侠风骨和出色的3D视效,受到一致认可。

 

  反观同样是东方魔幻,《白蛇传说》《画壁》却因制作上的不到位而被斥山寨,有人甚至讽刺《画壁》中的仙境奇观是“天上人间夜总会”。同样是武侠电影,《武侠》《四大名捕》的混搭尝试则被批不伦不类四不像,尤其是后者,试图在传统的武侠片中融进奇幻元素,结果却被批为山寨版《X战警》抑或《神奇四侠》。而至于《铜雀台》这种炒《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剩饭,毫无特色又新奇欠奉的作品,就自然更加不被观众待见。


  不难看出,对于华语古装大片来说,首先要保证的是类型定位明确,强化类型特色。目前国内主流观众的观影习惯是被好莱坞电影培养起来的,对类型电影的期待和要求很高。而很多古装大片不仅故事讲不清楚,在类型上亦是摇摆不定,企图杂糅多种类型特色,往往是得不偿失。又或者,导演将商业大片当作艺术理念的实践场,忽视了大片的商业属性,在影片中填入过多的内容和自我表达,必然会导致影片不被普通观众接受,《王的盛宴》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反观近期的“怪兽级”热片《泰囧》,正是明确的“囧”喜剧定位加上自身的高品质,赢得了观众追捧。

 

人再囧途之泰囧Lost In Thailand(2012)剧照 #107

近两年《将爱》《失恋33天》《泰囧》等中小成本电影屡屡创造票房佳绩,中国电影的生态格局正在慢慢改变


未来展望:大片减产 中国电影生态趋向健康?

 

  近年来的内地电影市场,大投资的古装大片不断赔钱,中小成本电影则屡有黑马出现,一方面是华语大片盈利的风险性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则是中小成本电影赚钱的可能性在逐步提高。《失恋33天》、《泰囧》这样的超级黑马暂且不论,单看去年国庆档,作为一部中等投资规模的文艺电影,《二次曝光》票房过亿,取得的效益远比同档期的两部古装大片《铜雀台》《太极1从零开始》高很多。

 

  资本永远逐利,中小成本电影的投资回报率日渐走高,会导致今后更多的投资流向中小影片的制作。华语古装大片,或者说是华语大片,还会继续拍下去,但年产量可能减少,中等成本电影可能获得更多的制作资源,或许业界一直以来都颇为期待的“大片中片小片”的纺锤形生态分布正在逐渐成型,这似乎可视为古装大片式微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对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而言,应当是以题材、类型丰富的中等成本电影为主体,而处在金字塔尖的高成本高概念大片,产量不应过大。

 

  更进一步的说,华语大片也不应仅仅局限在古装这一个品种上,国内电影人也应当积极的去拓展其他类型,如国产电影一直缺少的科幻、灾难题材等,但前提还是要明确类型,定位准确,尊重市场,尊重观众。只有这种尊重成为了华语大片的运作常态,华语大片或许才能产出能与好莱坞那些高概念大片相媲美的产品,而所谓华语电影对外输出的愿景也才会有那么些可能。

 

 

 

责任编辑:匡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