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钟声不常鸣 只在未敲时
发布时间:2013-01-23   来源: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作者:郭 虹

 ——写在长篇小说《红唇》出版之际

 

钟声,本名钟儒勇,其人一如其名。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他,由于生活在洞庭湖畔的常德,自小即深受湖湘文化的濡染。当过兵,上过大学,当过教师,做过报社记者,工、农、商、学、兵、政、教——如此丰富的阅历,使得外表粗犷的他有一颗十分细腻敏感的心,成就了他儒勇的双重人格。钟声现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财政局工作,任常德市鼎城区作家协会主席,省作协会员。

早在部队服役期间,钟声就和参加过对越还击战的老战友一起,共同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战火中的青春》,并于一九八零年在《河南文学》上发表,这是钟声的处女作。从部队回到家乡,不甘平庸的钟声放弃了工作的机会,而选择了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毕业后分到山区中学工作,教学之余,他又重拾搁置已久的文笔,一盏煤油灯陪伴他度过了多少个漫漫长夜。那些如烟的往事,那些精彩的部队生活片段提炼成长篇散文《笑的回忆》(1982年在《散文》杂志首页发表)。那些追求、迷茫、徘徊、痛苦和奋进都浓缩在长诗《不必回答》(1985年在《芙蓉》上发表)。那些五味生活、七色阳光,那些鲜活的人物都映射在中篇小说《是对还是错》(1986年在《上海文学》发表)、《红颜厂长》(同年在温洲市公开杂志《文学青年》上发表)。1996年是钟声创作的丰收之年,也是这一年,他的短篇小说《狭路相逢》获全国青年作家征文大赛三等奖。自此钟声不仅文思泉涌,且创作日渐成熟,之后十年,他时有小说诗歌在市级以上报刊获奖。用钟声自己的话来说:九十年代是我精力最充沛时期,也是我文学作品创作的鼎盛和丰收时期。步入中年,钟声的目光日渐敏锐,思想日趋深刻,善于观察、思考的他开始了一些宏大叙事之作,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作品。长篇小说《红唇》即是这一时期的力作。    

《红唇》截取改革开放前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展现了这一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通过农村青年成功在人生道路上的执着追求、情感迷茫、以及痛苦抉择,揭示了时代变迁带给人物命运及心理的深刻变化。

故事围绕主人公成功的工作、生活、情感变化而展开,深刻剖析了社会大变革背景下中下阶层小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力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成功的心路历程和命运轨迹始终交织在一起:由积极向上深得上级赏识到工作受挫心灰意冷到志得意满情感出轨再到看破红尘出家为僧,这是成功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成功追求、坚守和挣扎,但他似乎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被某种洪流所裹挟,身不由己——小说字里行间透出命运无可把握的悲凉。最具震撼力的是小说的结尾,心力交瘁的成功在雨中跪向苍天大海,跪向自己的家乡。那声声悲怆的呐喊,字字撞击读者的心灵。作者将主人公命名为“成功”也颇具反讽的意味,从成功的人生悲剧来看,甚至可以说“红唇”意象也有着某种诡异的暗示。

全书以主人公成功的情感变化、事业成败为主要线索,塑造了雅洁、白云、吴乘南、柯岩、曾琴、叶梅等一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再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中下阶层的众生百相。

小说内容丰厚,情节生动,结构严谨,格调凝重,未经打磨的语言保留了生活的原汁原味,读后令人深思,不忍释卷。

钟声说“生活是自己写作的生命”,长篇小说《红唇》出版,证明此言不谬!

责任编辑:田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