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穿紫河上的璀璨明珠
发布时间:2013-11-29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曹先辉

穿紫河上的璀璨明珠

曹先辉

穿紫河是常德城市的“金腰带”。因为它的河道上古代曾有座“穿紫桥”而故名。所以穿紫桥在穿紫河水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穿紫河水系东起南碈,西至竹叶港,途经沙河、三闾港、姻缘桥河、七里涧、穿紫桥河、沙港、船码头、白马湖、长港、李仁垱、仁智垱、费家湖、新河渠等河渠港道,全长17.3公里。纵观穿紫河水系,它的东西两头与沅江仅有一堤之隔,于七里桥交汇后汇入柳叶湖,整条穿紫河水系呈“Y”字形分布。

如今的穿紫河水系新建了多座美丽、壮观、宽阔、时尚的钢筋水泥大桥。其中的七里桥、三闾桥(战备桥) 、姻缘桥、柏园桥、长胜桥、白马湖桥等桥梁的桥名路人皆知,无可非议。唯独建在武陵大道与建在朗州路上的那两座桥,究竟哪一座桥才是“穿紫桥”呢?而今众说纷纭,各说各话,似是而非。

查阅相关的文史资料,走访当地的老人,分析城区穿紫河水系的卫星地图,再看看方志上的有关记载就可以确认: 武陵大道上的那座桥应称:“穿紫桥”。

世居穿紫河一带的老农讲述,从他们爷爷的爷爷那里,口耳相传下来的说法是: 古时候的穿紫桥,两岸是一片藻泽湿地,当地农民大量种植“家菱果”。当菱果到了成熟采摘的时候,两岸显现一片紫菱色,人们便将穿过这条河上的桥,取名“穿紫桥”。还将这段河取名“穿紫桥河”。

老农们还说:“当年的穿紫桥河紧邻沙港地区。所以这段河道属于沙港的范围。而沙港位于现在的长胜桥以北,那么武陵大道与朗州路哪条路距沙港最近呢?显然是武陵大道更贴近沙港。”

关于穿紫桥的古桥历史,查阅清代嘉庆年间的《常德府志》,它是这样记载的: “穿紫桥: 府西八里。原系木桥,乾隆二十八年(1763),里人募捐砌石。”据记载,此桥后来被水冲圮。直到民国八年(1919)冯玉祥驻军常德时,他发动军民修复了此桥,后来这座桥又被洪水冲毁。由此可知,穿紫桥最先是座木桥,清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桥。民国初期,冯玉祥将军组织修复后又被水冲毁。

在古代,由于建筑技术和工程投资规模受到限制,建筑古桥梁时不可能弃用较窄河道,而去选址较宽的河道建设长长的木桥和石桥。查看常德城区的卫星地图,武陵大道穿越的穿紫河,河道窄狭便于建古桥。而朗州路穿越的穿紫河,河面很宽,古代在此建桥不切实际。这从本世纪初建造在朗州路上的钢筋水泥桥可以看出,在它桥两边筑有长长的土堤,土堤推进到一定的位置后才在河心处建造这座桥。

关于武陵大道上的这座桥,2000年出版的《常德市城市建设志》上有记载,在它的第270页《新建桥梁》章节中准确无误地称这座桥为“穿紫河桥”。身为地方父母官的武陵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人文历史知根知底,它在2008年出版的《武陵区志》的第65页“武陵大道”章节中称此桥为“穿紫桥”。

至于朗州路上的那座桥,在2000年出版的《常德市城市建设志》中有记载,在第270页《新建桥梁》“朗州路”的章节中,称该桥为“朗州北路桥”。 而在2008年出版的《武陵区志》上,没有记录这座桥。

由此可知,朗州路上那座桥不能叫做穿紫桥。只有武陵大道上穿过穿紫河的那座桥才能称为穿紫桥。1994年建设武陵大道时建成这座穿紫桥,从而自武陵阁广场至火车站的全大道贯通。1998年武陵大道被省建设厅评为“全省最美一条街”。199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样板街”称号。

穿紫河是常德城市的“十里画廊”,是“水在城中,城在景中,人在画中!”的一条金腰带。而穿紫桥则是穿紫河这条金腰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