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老农率“机”闹春耕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覃小平 彭永胜 汪新宇

  3月24日上午,记者跟随全省春耕生产报道组深入汉寿县毛家滩乡采访,刚走进汉寿县金穗农机专业合作社,63岁的理事长童晓华便把我们带进基地的稻谷烘干中心,介绍起他们今年新购进的10台烘干设备。

  合作社的“机械仓库”里,插秧机、抛秧机、点播机、无人机、旋耕机、排灌机、烘干机等各种农机设备一应俱全。这些“神器”向我们昭示,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机械化部队”!

  走出合作社大本营,放眼田野,我们见到的是一幅人机协作的春耕图景:一台台农机穿梭在原野,翻耕整地;三三两两的社员培管于田间,清沟沥水;早稻集中育秧示范片内,秧苗正在茁壮成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了40多年的童晓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他逐渐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从1991年开始经营米业,创办了常德市金穗米业公司,成为全省有名的“米哥”;2014年,他注册资金800余万元,成立了汉寿县金穗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73个农机大户抱团取暖;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合作社入股加盟湖南泽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一举跻身国家级专业合作社行列。目前,合作社拥有价值2300多万元的农机设备128台,共享农机服务中心的农机达285台,实现了集团化融合、规模化经营、专业化装备、智能化管理的目标。

  行走在田间的机耕道上,年过六旬的童晓华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他手指眼前的集中育秧示范片告诉记者:“这里的秧苗在3月16日入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培育,秧苗长势良好,4月10日左右可以机抛、机插到大田。目前,大田已经翻耕了70%,农资储备基本到位,现在是犁爬水响,后一阶段就是‘起网见鱼’啦!”

  有了全程机械化作为后勤保障,童晓华和他的“盟军”便以更大的胆识运筹帷幄,用硬核的实力决胜田野。他们在毛家滩乡以及附近的乡镇流转、托管土地6670公顷,拉开了春耕生产的漫长战线,构架了“大兵团作战”的态势。合作社前端携手农机专业大户,将他们吸纳为合作社成员,夯实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实力;中端联合泽丰农业公司,以公司流转、托管的农田为依托,保证农机作业满负荷生产;终端对接金穗米业公司,将合作社服务区域的稻谷按订单收购,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深度融合。

  强将手下无弱兵。童晓华和他的73个盟友个个手中有“兵器”,人人都是农机作业的“老把式”,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毛家滩乡牛路村的邓四清是合作社中种田面积最多的农机大户,去年种植100余公顷水田,今年给别人流转了13.34公顷,他们“父子兵”上阵,长期雇请5位民工,利用20多台农机翻耕了86.71公顷水田,已经集中育秧1.33公顷。同村的金之理已年近六旬,他去年靠农机作业种植双季稻赚了30多万元,今年,他雄心不改,继续种植31.50公顷双季稻。太子庙镇五福村的农机大户黄勇明今年计划“稻油”套作26.68公顷,种植双季稻24.68公顷,对周边农户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金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辛勤耕耘在前线,“指挥部”的智能化管理让他们做到了合作共赢。合作社按照区域布局,将农机作业项目、质量标准、绩效评估、年度分配等内容,全部进入电脑软件,在后台进行智能化管理,充分保障了合作社及广大社员的经济收益。

  童晓华现在已是农民企业家,但他仍然钟情于“米哥”“老农”这些接地气的称谓,深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他表示,自己将用心、用力、用情当好“爱农村、爱农民、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新型农民,率领“机械化部队”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