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小康画卷看常德】密林深处掘绿金 ——桃源县杨溪桥镇产业融合发展见闻
发布时间:2020-08-2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寒露 莫 婷 赵小芳

(见湖南日报8月27日“市州观察”版)

李寒露 莫 婷 赵小芳

总有一些美好,悄然发生。一分钟,等云开雾散,日照牯牛;一夜间,待鲜笋破土,竹林清响;一季秋,乌云界里,从茶叶蔓蔓,到瓜果飘香;十余载,拾穗者化作追蜜人,矿老板变身“林大哥”,包工头成了“茶掌柜”……

在桃源县杨溪桥镇,大自然的馈赠最美:它用曲线规划山水,用山水孕育生命。这里,13万亩竹林连绵成海,挖笋是村民的手艺活;这里,4.6万亩茶园苍翠欲滴,茶叶成为茶农的“金叶子”;这里,800亩罗汉果、300亩猕猴桃……纷纷化身“致富果”,演绎着一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山水变奏。

茶为媒,果为媒,竹为媒……绿水青山皆为媒,桃源县杨溪桥镇正上演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融媒”大戏。图为该镇春峰茶园一景。(杨溪桥镇党政办供图)

生态茶园开拓新景象

初秋时节,站在桃源县杨溪桥镇蔡家塘村里宝山上,云雾缭绕,茶林翠绿。茶垄间,一位中年男子摘下几片茶叶,翻看后,凑近鼻尖细闻它的清香。这个在山顶“偷香”的人,是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詹立君。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424亩茶园基地,便由他一手打造。

2015年,在外创业多年的詹立君在家乡领导劝说下,怀抱着建设家乡、回馈父老乡亲的愿望,回到蔡家塘村创立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

“让乡亲们一起富起来!”詹立君说,返乡后,这个念头始终萦绕在他的心上。为此,他牵头组建了桃源县树蓬野茶专业合作社,并在杨溪桥镇党委的支持下,启动了杨溪桥茶叶产业扶贫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引领当地群众抓产业、建基地、拓市场、促发展,吸纳贫困村民务工。

“以前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家里人。现在每天有150元的工钱,自己还能通过种茶获得收益,日子幸福多了。”蔡家塘村村民廖海明介绍,家里扩建的几亩茶园,苗子都是詹立君免费提供的,种植难题也都向他咨询。像廖海明一样,该镇落马洞村贫困户黄培根,也是茶叶受益者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牯牛山国营茶厂有上万亩优质茶园,后来因为经济效益下滑,茶厂倒闭了,茶园也荒废了。为盘活这些优质资源,调动村民复垦积极性,詹立君以300至500元/亩不等的价格,补贴给茶农。“我复垦了几亩茶园,获得了詹总2124元的奖励!等茶园产量增加,出售鲜叶还能赚不少钱!”黄培根对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杨溪桥镇已复垦茶园7000多亩,每个村民靠复垦茶园和出售鲜叶,每年至少有上万元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杨溪桥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的发展理念,引导村民发展绿色产业。据介绍,全镇已有7000多人参与茶叶种植和生产,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茶叶年综合产值达4亿元。“仅种植茶叶,全镇人均每年可增加收入上千元!”

绿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煌山村,位于雪峰山余脉牯牛山腹地,拥有山林面积2.6万亩,是一个百年采金村。2007年,该村被划入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林禁伐,金矿禁采,村民们眼看着大片的山林和金矿叹气,为温饱发愁。 为破解生存难题,2016年,在杨溪桥镇党委、政府的出谋划策下,煌山村支两委积极作为,引导党员、村民建设优质猕猴桃基地,成立了四海猕猴桃专业合作社。

“今年猕猴桃基地进入丰产期,预计产量60万斤,可为全村带来近400万元的收益。”

走进煌山村猕猴桃基地,只见苍翠的猕猴桃叶绵延成片,斑驳间,一串串如鹅蛋大小的猕猴桃发出诱人的色泽。藤荫下,几只不同花色的土鸡,悠闲地漫步田间寻找食物。一旁戴着斗笠的农户,则一直忙着给猕猴桃套袋,以防飞鸟啄食。

生态和谐、农民丰收、怡然自乐……这里,美好和幸福正在上演。

煌山村村支书高宏伟介绍,村里山多田少,耕地面积仅400亩。基地建立之初,没几个村民愿意流转土地。最初,贫困户刘兴树也顾虑重重。“我本身就是贫困户,没了耕地怎么解决吃饭问题?当时真不敢冒险。”为了转变村民思想,高宏伟一边带领村支两委走访入户,一边带头在自家土地种植猕猴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167户村民纷纷流转土地,40个贫困户直接参股合作社。

如今,煌山村猕猴桃基地已扩建到300亩,吸纳了60多个贫困户务工。像刘兴树一样,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他们今年至少有2万多的收入。

穿行在山水乡野间,落马洞村悬挂在路旁山壁上的木桶蜂箱,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我们的蜜蜂只在大山里采花,一年只取一次天然成熟蜜。” 森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毅介绍说,杨溪桥镇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2.5%,是中华蜜蜂理想的栖息地。

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80余户,已在全镇组建了十多个养殖基地,共有原始木桶养殖蜂群900余群,年产蜂蜜5000余斤,为蜂农及贫困农户增加年收入50余万元。

茶旅融合带来好“钱”景

牯牛山腰,青林翠竹,流水潺潺。

一道瀑布从山林高处倾泻而下,跌至青苔蔓蔓的岩石,蒸雾飞沫、场面壮观。这个瀑布名为煌山瀑布,落差高达200米,一年四季流水不断。

顺着瀑布往下,笔者不时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挽着裤脚戏水,笑语欢声在山涧回荡。一位从北京回乡的游客特别开心:“早就听说家乡有个大瀑布,常年在外打拼,没有机会一睹芳容。今年趁着暑假回乡,带着孩子来看看,景色很美,不枉此行!”

(煌山瀑布)

茶为媒,果为媒,绿水青山皆为媒。

近年来,杨溪桥镇以绿色生态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加快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

在岩吾溪村, 茶旅融合的影子随处可见,“研学旅”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8年,桃源县生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股东、常德春峰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岩吾溪村村支书郭峰,以“支部引领,村企同建”的思路,联合常德平安国际旅行社组建了湖南茶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岩吾溪村创建“湖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基地已经迎来48000多名中小学生在此进行劳动实践和研学旅行活动;同时还接待了25000多人次游客来此旅游休闲,带动了全村50多人就业,为8户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10000元。”郭峰介绍,公司常年聘请80余人务工,年平均工资在5万以上;农忙时还会吸纳1000多人做季节性农活,覆盖本村及周边村镇400多名贫困户,年投放工资达1200万元。

好生态换来好钱景。近年来,杨溪桥镇紧紧围绕“山”“茶”“林”,不断挖掘高山旅游、林下产业以及茶乡文化,充分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截至2019年底,全镇4个省级贫困村已全部摘帽,贫困户由562户、1819人减少至35户、90人。

杨溪桥镇党委书记覃英俊告诉我们,这些年杨溪桥镇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以 “茶旅文化”为龙头,以农耕采摘体验为亮点,以自然风光为核心,重点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带,全镇人民迈开步伐,奔向幸福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