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天下洞庭是一家
发布时间:2011-11-22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曾玉英
     在沅江市赤山岛采访,64岁的邓企华聊起洞庭湖来,有着永远不知疲倦的精神,他随身携带的洞庭湖地图,跟环行洞庭湖的三地党报记者介绍起情况来图文并茂,神采飞扬。

  “我的一双眼睛现在都不行了,就是建‘天下洞庭’网站给弄的,不过我觉得很值得,因为在我的有生之年,建立了一个洞庭湖实物博物馆,一个洞庭湖网上博物馆——天下洞庭网站,这是我留给洞庭湖子孙后代最有价值的礼物。”邓企华一边揉着流泪的眼睛一边对记者说,一颗为洞庭湖奔走的赤子之心让我们为之动容。

  渐行渐近的洞庭湖

  邓企华本是安化山区人,从柘溪水库移民到沅江。对洞庭湖感兴趣,是在他考古与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上世纪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出土了西汉女尸,使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结合农业学大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高潮。当时,懂摄影、会画画、年轻的邓企华被县文化馆看中,成了馆里的文博专干。从这以后,邓企华开始接触一些考古和文物保护的知识。

  1978年,子母城公社河心洲(现黄茅洲镇)机关打水井,在21米深的地下,挖出了很多动物化石和碳化的木头以及风化的贝壳。邓企华背着这些化石和石头到了北京,通过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鉴定,这些动物化石中,有的是犀牛头的下颚骨,有的是猪的脚趾骨和一些哺乳动物的肋骨,而且这些化石都有10多万年的历史。这一发现,让邓企华大开眼界。

  “过去的洞庭湖是个什么样子?它又是如何变迁的?……一时间,关于洞庭湖的很多疑问都涌到我的心头,我对洞庭湖的探询心和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根据这些出土文物的情况,邓企华在国家刊物《化石》杂志上发表了一则消息,没想到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来信咨询了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和他的助手张修桂教授,湖南师大历史地理系教授何业恒等都纷纷发来信件,询问化石出土的详细情况,了解洞庭湖出土文物和历史古迹的分布情况,同时将他们研究洞庭湖变迁的论文寄给了邓企华。信里不仅提出了他们对洞庭湖变迁的看法,也征求邓企华对洞庭湖变迁看法和意见。

  正是通过和这些专家的探讨,邓企华看洞庭湖的角度变得越来越深刻,也让他的眼光从期盼建筑工地有文物出土转移到洞庭湖的变迁、物种变化、人类活动情况研究上。

  创建洞庭湖博物馆

  沅江市位于洞庭湖的中心位置,这为邓企华研究洞庭湖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可在研究当中,邓企华感觉,对洞庭湖的研究需要整合资源,系统化进行。

  上世纪80年代,邓企华在心里萌发了建立一个洞庭湖博物馆的念头。“洞庭湖自古以来是一个人类活动很频繁的地方,为什么不能把它的历史、文化、民俗、民情、特产等等通过一个专门的博物馆收集、整理、研究、展出呢?这对系统地研究洞庭湖、开发洞庭湖也是非常有益。”抱着这样的想法,1984年,邓企华争取资金,到处收集与洞庭湖相关的藏品,在不长的时间里,收集了1万多件各个时期的藏品,其中古旧字画1700多幅,尽管有些是靠自己的积蓄收藏的,但最后全都无偿捐献给了洞庭湖博物馆。

  洞庭湖博物馆坐落在沅江市区,可在邓企华的心里,博物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沅江市。“洞庭湖涉及湖南湖北30多个县、市(农场),跨那么多个地方,我们要把博物馆办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洞庭湖博物馆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因为工作调动,邓企华已不再管理博物馆,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对博物馆的关注。看着自己一手建起来的博物馆现在越来越陈旧,有些好不容易从民间收藏过来的藏品甚至无地堆放,也没有资金投入,邓企华很心痛。

  天下洞庭是一家

  因为对洞庭湖的深情,退休后,邓企华创办了洞庭湖文化研究会。

  2007年,在他60岁的高龄,他又建立了“天下洞庭”网,dongtinglake,此外,还办了张《洞庭湖博览》报,他所做的一切的目的都在把已知所有洞庭湖的文化资料,通过网络收集起来,希望社会广泛关注。

  2009年11月,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召开,61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代表参会,邓企华也有幸收到了组委会的盛情邀请。原来,是他网站的英文域名帮了他的大忙。组委会就是根据网站的英文名搜索到了他,不少国际上研究湖泊的专家也时常浏览他的网站,邓企华在网上发出“关于做好洞庭湖生态保护的倡议书”,得到不少热爱洞庭湖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的响应。

  “洞庭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湖’,是地球东方的‘湿地’、‘氧吧’和‘粮仓’,历史以来就是中国最著名的大湖,湖南、湖北两省都以它而得名,开发洞庭湖的旅游资源,要以它作为湖南最响亮的旅游品牌,这个区域内长沙、岳阳、益阳和常德的旅游,都在局部地、分割地做洞庭湖的文章,没有整合起来做整体的大文章,不能给世人留下一个完整的洞庭湖概念。湿地也是分成东、南、西三块。为此,我认为想做好‘大洞庭旅游’的品牌就是做好湖南旅游的‘招牌’。把这个‘品牌’打造响亮,才能对得起我们湖南人的祖先与子孙,对得起三湘的父老乡亲。”谈起洞庭湖的历史和现状,邓企华忍不住扼腕叹息。

  邓企华介绍,洞庭湖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湖泊,现在却成为三个独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属益阳、常德和岳阳共管,即使是在益阳市,也存在机制不顺管理难的问题,南洞庭湖湿地是由118个湖洲与湖泊组成,分别隶属不同的乡镇、场,造成湿地管理部门的管理权和乡镇、场的使用权相脱节的矛盾,湿地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为了使洞庭湖得到较好地开发利用,邓企华这些年一直拿着自己《对洞庭湖旅游资源利用开发的思考》中的建议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省里应该尽快成立洞庭湖旅游开发课题小组,制作编写出《洞庭湖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上报有关部门,争取国家支持。同时,要将位于洞庭湖中心的沅江市和南县、汉寿、安乡、湘阴、华容等县(市)、农场划在一起,组建成新的‘洞庭湖市’。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调整行政体制,确保洞庭湖区的整体规划和开发,确保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集中使用,做大做强洞庭湖旅游的品牌。”面对洞庭湖的未来,邓企华不停地重复他的设想。

  我们希望,邓企华“天下洞庭”的梦想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