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何首旺的文化事
发布时间:2010-08-30   来源: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作者:
三湘都市报:从工作来说,你应该算是一个文化边缘人,但你内心里对文化事业充满着热情,为什么你会有这种热情?它的来源在哪里?

何首旺:我出生在鼎城区唐家铺乡芭蕉冲,这里田薄山贫水少,更没有象样的乡村企业,到现在也是相当贫困落后的。祖父、父亲算得上是家乡比较有文化的人了,父亲是解放前的高中毕业生,1949年11月参加工作,先后当过中小学校长、乡镇政府秘书、教育局科员、文化辅导员等,一生喜爱读书写作,1989年退休赋闲,迁居农村老家,便整理创作了“四个一百”:一百篇散文、一百首诗歌、一百篇杂文、一百篇儿童文学故事。都是手抄本,我读过后,觉得还不够质量编印出版,今年80岁的父亲也从未提出任何要求,还在不停的记日记,偶尔也写点小诗。我去年有次回家,把父亲写在包装纸上的毛笔字,拍照后发到中国书法网,回帖颇多:自然流淌,挥洒自如。有黄山谷之气韵,陆维钊的风骨,于右任的感觉,这是我始料不及的。说实话,父亲写字作文仅仅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未有过当作家、书法家一说,他一生乐观豁达,生活极为简朴,没有半点不良嗜好。记得我6岁入学,父亲就开始要我练大字,要说骨子里热爱文化,敬仰有文化的人,父亲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就这么点渊源。

        高中毕业后我未能考上大学,到本省当兵13年,扛枪少,拿笔多,在部队搞宣传多年,全省走了60多个市区县,增长了见识,磨炼了意志,练熟了笔头。部队特别讲政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哪里宣传搞得好,哪里头头就提拔得快。80年代初,没有电脑和传真,写稿件全靠邮寄,很重要的新闻稿,领导舍得让你坐飞机上京城送稿件,靠一支笔,我立过5次三等功。复原回来找工作,怀揣一大摞剪贴文章,一个月内常德市包括建设银行等三家我认为很好的单位都愿意接受,90年代初期,有点点文化和特长的人都比较好找工作,事先准备送礼的两条红塔山香烟还剩下了几包。

三湘都市报:《烟云养德》编著是源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常德的书法爱好者很多,为什么会是你牵头做这样事?

何首旺:2008年常德市政府申报“中国书法名城”,迫切希望有一册整体推介常德书法家的专著,我是常德市书协第一任评论委员会主任,这些年来我也写过本土不少书画印作者的评论文章,产生了些许影响,编著《烟云养德》书法评论集,我是最合适人选。我还是常德“清荷雅集”艺术社团的首任执事,这个社团在中书网有很高的知名度,15位雅集成员中不少人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前几年全国海选中国兰亭一百人,湖南仅张锡良、田绍登两位常德籍名家入围,而这二人都是雅集成员。该社团成立数年来,先后接待过黄永玉、沈鹏等大师,邀请过霍春阳、颜家龙、张羽翔、姜寿田等十多位名家讲学交流,在全国书法界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和友谊,从这个角度讲,我便有较好条件主编《烟云养德》。

三湘都市报:《烟云养德》出版过程中最难忘、也最辛苦的一件事,请你说出当时的情景、时间、地点、相关人物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

何首旺:收集名家和常德藉在外工作的书家作品资料最难忘。我只有三天假,带上设计、摄影师陈昌平直飞北京,按事先预约,先与老乡书家们见面聚会,老乡又约请京城名家邱振中、刘洪彪、高庆春等,说明来意,一同策划、分头落实。在回程的火车上,我就给在长沙的张锡良先生电话,请他替我找家酒店,定好包厢,相约省城多位常德藉书法家,同时我安排好专车,接常德市书协主席胡安民到长沙会合,我4点到站,5点半便与老师们见上了面。席散,在篆刻家刘泽荣先生陪同下拜访了83岁的著名书家王超尘,刚准备起身告辞,便接到文化厅厅长周用金来电,我立即和胡安民一道前去汇报,当晚返回常德,已是凌晨3点。紧张、辛苦、快乐、顺利,我感觉,真正做一件对常德有益、对书法有益的事,不怕没有有识之士吆喝捧场。

三湘都市报:知名人物对《烟云养德》以及你的评价。

何首旺:《烟云养德》出版发行后,我们在常德共和大酒店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省市艺术家和记者40余人到会,给予该书较高评价:书名高妙、编辑出彩、内容新颖、水平较高、印刷讲究、出版权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兰亭书法学院院长邱振中先生说:一个地市城市能编著这样的书法评论集,在全国都有指导意义。书法博士熊沛军撰文评价:这是一部难得的书法文献资料,读者想要了解和研究世纪之交常德的书法活动及其创作成果,该书是不可或缺的。《常德日报》曾报道:《烟云养德》一书是我市一段时期内书法水平的总结与展示,是我市书法家走出常德、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的一个重要平台,是我市申报全国书法名城的一个重要蓝本,是文化名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至于对我个人评价无非就是功德无量一类溢美之词,我把这些当成今后从事文化活动的一种动力。

三湘都市报:为什么要力举陈建成来拍《喋血孤城》,为什么愿意做这个牵线人?而且当时你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来做,你是怎么想的?

何首旺:这是一个较长的话题。2010年1月,抗战史诗电影巨制《喋血孤城》封镜后,我写了一篇数千字的策划始末,《三湘都市报》、《深度》杂志先后刊载。简言之,该题材在推荐给陈建成之前,有两拨人成立了不同的公司已经运作了近5年,花费了巨大心血和代价,我曾经在一家公司成立之初参与了少量工作,结果感觉象卖小菜似,没有真正的投资人,便很快退出来。直到有一天原编剧之一彭道诚的老伴胡央珍多次找我,“首旺,我们的公司都歇业了,准拍证也要到期了,你是最早发起人,还是你来牵头啊。”我慢慢再次点燃激情,答应在我很有限的人脉资源中寻找制片人。常德有钱的老板很多,热爱文化事业的老板不多,敢投巨资回报又难以预测的老板更少。陈建成算是较为合适的人选,酷爱文化,通晓法律,旗下有几家公司,有一定经济实力,果然我俩几次畅谈甚欢,而且他对此电影题材的认识站得高、看得远,很快就下定了独资投拍的决心,我立马与胡央珍一道到广电总局续办该片拍摄许可证,陈建成则马不停蹄地在省工商局注册了湖南楚城影视文化制作有限公司。

        我心里时刻担心陈总的资金压力,又怕重蹈覆辙啊。我在共和大酒店主持召开《喋血孤城》启动仪式后,网上就有骂我招摇撞骗、骗取钱财、沽名钓誉、抛弃前友的帖子,这些,我可不去理会,不用解释,只要能成功,受点委屈算什么,但这是一项较大的系统文化工程,谁能保证一定成功,所以思想压力很大,不敢声张,做事有点偷偷摸摸的感觉,加之上班更不能含糊,我确实没有多少时间精力来做,我不轻易请假,只是参与摄制组在常德的有关活动,正因如此,我在剧组的称谓一变再变,拍摄伊始,我是执行制片人,后期宣传时,我是策划人,到银幕上一瞧,我变成了顾问。这都是身外之物,有幸的是,该片因为有了我的一双慧眼,《喋血孤城》今年搬上银幕才变成了现实。我对第一次“吃螃蟹”的陈建成的评价是,该片收回了成本或者赚到钱,他就是一位奇人;该片万一亏了本,他也是常德的一位伟人,因为这既不是商业片,也不是娱乐片,而是用8000中华儿女生命换来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段悲壮的历史,能成功再现银屏,其意义不可小视,将大大提高常德在全国的影响,而且要影响常德几代人。

三湘都市报:拍摄《喋血孤城》中遇到的困难,你是怎么战胜的?哪些人帮助过你,你当时的感想如何?

何首旺:果不其然,陈建成资金受阻,拍摄期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导致中途停机20多天,停机一天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负面影响可想而知,间接损失无法用数字计算。这时离北京拍摄关机只需三天时间了,剧组与公司差点就要对簿公堂,这下完了啊!导演沈东给我发来信息,言辞恳切: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你身在银行,快点想想办法,拜托。可银行不是我开的,陈总虽有抵押物,电影项目在常德无法评估,而且没有贷款先例,不可能解燃眉之急。接着,我又找了几位老板朋友周旋,这些人乘人之危想出小钱占高股,不光陈总不同意,我也坚决反对,有的提出要我担保,这怎么可能,银行员工决不容许,再说我哪有担保能力。停机事件引起多方关注,公司通过好友联系,紧急拜访常德籍在贵州开矿的企业家李进,李进分两次送来现金120万元,导演沈东竟拿出7万元工资付群众演员报酬,这让我们十分感佩,当然更多资金还是由陈建成筹措接济到位,好不容易完成了北京的拍摄计划。

三湘都市报:拍摄中最让你感动的事情?自己最辛苦的事情?(具体到时间地点天气,当时的心情,最能打动人的当时的想法)

何首旺:《喋血孤城》在常德境内五天的拍摄,是大场面,最多一天要动用群众演员700余人,我最先联系的是预备役二团,而且对方爽快答应了,可一向上级报告,须广州军区审批,就算顺利,至少也要一周时间,北京大剧组两天后便下榻常德,公司立即请示市委宣传部,我陪着宁毅刚副部长来到湖南文理学院求援,学院表示热情支持。所有人马由我带队,学院两位中层领导协助,我是整天提着嗓子眼,生怕出现事故差池,结果还是上演了一幕小插曲。为了价格便利一点,第二天我们换了另一家旅游公司的11辆大中巴,结果先一天服务的中巴公司不干了,早早堵在文理学院新大门口,两家公司互不相让,大有闹个鱼死网破之势,还有人躺在了车轮下,学生们上不了车,老师也没少埋怨我,天不亮就到达拍摄现场的副导演则不停催我,我尽力沉住气,抓住两公司负责人不放,耐心解释,苦口协调,1小时25分后终于让行,两公司最终达成什么协议,我已无心知晓了。

        2010年1月4日开机,正是常德新年的第一场雪,气温降至零下,学生们来到桃源热市拍摄现场,好奇心很快被艰苦、寒冷、饥饿、枯燥冲得烟消云散,学院已把这次协拍工作当成政治任务接受,再次在体育学院紧急动员,总算完成了后来在桃源凌津滩两天的拍摄计划。

三湘都市报:《喋血孤城》点映后,重量级人物对影片及对你的评语,是在什么场景中说出来的?

何首旺:《喋血孤城》已于8月19日登陆全国银幕,舆论一片叫好之声,众多常德人从电影院出来激动不已“真的拍得太好了“。不少影评人表示,该片逼真的枪弹、爆炸效果和手提镜头的真实感,让人看到《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兄弟连》等好莱坞战争大制作的影子,确实让人大感欣慰。该片长度为94分钟,接近三分之二的战争场面,是最纯粹的战争片,但节奏把控得非常到位,很流畅。央视电影频道著名主持人蒋小涵对国产战争片能达到如此高的视效水准表示难以置信。中国电影报社社长、中国影协文学创作委员会秘书长王迎庆,从2004年便开始关注、支持、协调、策划这个重大题材,近期在北京观看点映后,给我发来短信:首旺,总算成功搬上银幕了,这是与你和胡央珍七年不离不弃的执着分不开的,没有你,难说有这部战争片诞生,至少不见得是常德人自己投资拍摄,这个意义非凡!

三湘都市报:《烟云养德》全国发行了,《喋血孤城》全国上映了,按你的性格,不会没有其他与文化有关的事做了吧。

何首旺:你还真说对了。今年我先后发起策划成立了两个协会,一个是常德市楹联家协会,一个是常德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常德是全国首个诗词之市,全省除张家界外,只有常德没有楹联家协会,这与文化名城地位不符。楹联艺术性很强,要长则长,要短则短,是中国文字精华中的精华;楹联实用性极强,可以通达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言简意赅,琅琅上口,励志壮威,抒情言物,总之,人生百态可表,世间万物能言,魅力无穷,前景光明。我再次举荐陈建成担任主席,6月29日在常德金悦国际大酒店召开成立大会,规模盛大,北京嘉宾及湖湘楹联“七子”大都到场祝贺,目前协会正积极收集创作本土近百年来经典作品,拟编入《湖湘楹联文库》。

       成立常德市影视艺术家协会,既是落实市委宣传部门的意图,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整合人才资源,挖掘精华题材,展示影像常德,努力提升常德的知名度、美誉度,这就是协会成立的宗旨。我物色到一位热爱影视文化的企业家彭泽协先生担任主席,协会手续已办妥,还在商议择时召开成立大会之际,务实的彭泽协便组织协会骨干力量,为刚刚升为国家级的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拍摄了MV音乐专题片《德山之歌》,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央视音乐频道和8套、3套播出。

三湘都市报:你为这些公益事业,既贴钱又贴力,家里也管得很少,你的妻子是怎么说的?

何首旺:我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和老婆几乎是青梅竹马,知根知底,她贤惠能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一双儿女,一个高三,一个高二,都还算听话的。我顾家不多,时常自我检讨,老婆却说,一个男人总守在家里也不是回事。我给钱更少,老婆埋怨过,都快知天命了,家无二套房,更无私家车,顶多算个温饱型家庭。其实老婆和我一样,都是性情中人,见到比我们过得差点的亲朋好友都想帮。后来老婆干脆说:你的工资我可以不问,做些文化公益事业,也不是坏事,但不得到家里拿钱,你要知道,你最好的作品是儿子和女儿,培养教育,任务艰巨。

三湘都市报:你是建设银行的员工,在做这些公益事业时,单位领导给了你哪些方面的支持?

何首旺:我从部队到建行,工作到明年就30年了,一直都是非常顺利,生活也是十分安稳,虽然有点不求进步,但却没有大起大落,建行的每一个岗位,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都是稀缺资源,我很珍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妥善处理好工作和业余爱好,单位领导的直接、间接支持和鼓励,我时时处处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来报答社会、报答家庭、报答我的领导和同事。

记不起哪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区别,不在八小时内,而在于八小时以外。信然。前不久我写了一首七言诗,算是自画像:

一窗昏晓沸红尘,风雨声中自是春。

闲拾烟云堪养德,纵游山水亦甘贫。

劳心欲竟痴何事,马齿无端笑此身。

花谢花开随造化,芭蕉冲里种桃人。

何首旺简历:男,1963年出生,湖南鼎城人,何彧斋主,别署芭蕉冲人。行武出身,大专文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常德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评论委员会主任,常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清荷雅集艺术社团首任执事,常德市楹联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常德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德市散文家协会理事。

        著有金融、艺文文集《鸿爪集》,主编《烟云养德》书法评论集,抗战史诗电影巨制《喋血孤城》顾问、策划。现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常德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