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ST天龙借壳之路波折但前景光明 
发布时间:2013-09-29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云迪

通过中介机构搭线*ST天龙的董平,显然并没有预料到更多意外情况也随之而来。

“借壳*ST天龙,只是单纯地希望能把威斯卡特(加拿大多伦多上市公司)拿到国内来上市。”董平坦陈,因为威斯卡特原有的良好上市公司素质,使其在收购该公司后面临私有化退市之际,萌生了择地二次上市的想法。市盈率相对较高的A股随之成为首选,然因威斯卡特尚处亏损,且IPO已经暂停,借壳由此成行。

资料显示,自2012年5月起,董平即通过旗下波鸿集团实施对加拿大全球汽车零部件上市供应商威斯卡特的整体收购,斥资逾10亿元。2013年3月27日,正式完成股权交割。此间的2013年1月6日,通过与*ST天龙原大股东青岛太和恒顺投资公司(下称“青岛太和”)签署所持18.82%股份的股权转让协议,董平旗下控股子公司绵阳耀达投资公司(下称“绵阳耀达”)亦同期拿下*ST天龙控股权。

但始料未及的是,围绕*ST天龙这一壳资源的实施的股权转让设计却最终因为人为刻意操作的痕迹瑕疵而备受市场诟病。公告显示,前述股权转让协议签订两个月后即告终止,随后4月15日,绵阳耀达携手指定的中铁华夏担保公司(下称“中铁华夏”)通过债务纠纷、诉讼裁定的形式,实现了*ST天龙的控股权转移,由此成功规避青岛太和持股一年锁定的转让红线。

董平坦承,中铁华夏此间担负的角色多少会让人产生故意规避股权划转规则的误解,但从交易设计本身来看则并无不妥。而作为财务投资者,中铁华夏更多体现其借壳的意志也是有助*ST天龙顺利脱困的必然选择。

不过,让董平自感败笔的是,其设想的威斯卡特借壳,明显有些操之过急。“因为谨慎性原则计提了970万加元的搬迁损失,去年威斯卡特确实还是亏损,加上因规避同业竞争考虑而一起打包的原有相关零部件制造项目也都不成熟,包括股民、管理层、监管层的各方都不太认可,加上股东对于汽车制造不太理解,我们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方案。”

“从资本市场看,我们是首个在收购海外上市公司之后私有化退市期间,再通过国内市场借壳上市的公司,也算是首创,设计原本非常好,但在执行上可能急了一点,所以导致了各方质疑,实际上我们的想法是好的。”董平如此总结此轮借壳*ST天龙的得失。在他看来,如果借壳推迟一两年执行,结果必将大不一样。据其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威斯卡特已经成功扭亏为盈,且变化非常大。其对未来这块资产的发展前景颇为看好,亦不排除未来重启威斯卡特借壳的可能。

“坦率来讲,基于保壳考虑,大股东最后还是会挺身而出近日,栖身*ST天龙大半年来,鲜有现身公众场合的董平近日在接受媒体时首度表态。这是自*ST天龙借壳方案终止,两大“脱困”方案相继被否之后,新进重组方的首度发声。

与此同时,对于*ST天龙的重组前景,董平则持更为鲜明的开放态度。据其透露,只要对天龙发展有利,其仍不排除在合适的时机将公司股权转让。“此间确有考察其他公司,但出于对中小股东负责,发现都达不到要求。其间一停牌,股价又异动,反而对公司不利,因此我们认为,目前首先要把壳保住,明年威斯卡特不行,要么再等,要么看看公司的汽车板块情况,如果都达不到要求,我欢迎其他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