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弯道超越”看常德】之一 改革关头勇者胜
发布时间:2015-11-3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寒露 周勇军

李寒露 周勇军 

【编者按】

回眸过往,常德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实现超越,常德又将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今年以来,常德儿女努力奋斗,各项改革成效显著,社会事业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可圈可点,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常德人和幸福目标如此接近。

2015 年,“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年初,常德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弯道超越”的动员令,吹响了认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适应新常态、善于新作为,引领新常态、敢 于新突破的集结号。这一年行将结束,常德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后劲不断增强,“弯道超越”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精气神。

正如常德市委书 记王群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会的新常态,一个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新常态。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不辱历 史使命,不负人民期待,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为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开启‘十三五’美好征程而不懈奋斗!”为全面展示常德“弯道超越”的动力、方向、 方法、主体和路径,本报从即日起推出系列通讯“‘弯道超越’看常德”,敬请关注!

秋冬之交的常德,层林尽染。柳叶湖畔,碧水澄澈,彩灯盈动,各显其美;沅澧两岸,清歌流觞,亭台楼阁,美轮美奂。时间的刻度,走向最深邃的部分,绚烂如烟花腾空而起,骤然盛开,演绎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改革是第二次觉醒,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公平的社会……时代命题的转换,既标注着改革的行进方位,也表明执政 者必须面对更严苛的审视、听取更广泛的声音。在常德,市委、市政府读懂人民期待、顺应时代需求、着眼全面小康,为改革积聚起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寻找到了深 厚的动力源泉。

读懂人民期待

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和城管体制改革,铸就发展新活力

改革只有一个指向,为人民而改革,这是改革的唯一价值;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尊重人民意愿,这是改革的唯一立场。常德市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社 会发展凸显最突出的矛盾入手,干群一致、上下同心,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城管体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让未来发展之路变得海阔 天高。

10月以来,常德市武陵区府坪街道新村社区的79岁老人王国风,经常使用一台拥有GPS定位和SOS紧急救援按键的特制手机,通过设立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居家养老呼叫平台,点对点为自己定制送餐、理发、维修等上门服务。

新村社区是目前常德市江北城区最大的棚改小区,这里不仅保留了窨子屋、护城河等城市记忆,还公开招标引进了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商,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健身、 医疗等社区服务,引导拓展家教、婚庆、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这是常德市在强力推进“完美社区”硬件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完美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等软 件方面建设的一个缩影。

去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基础建设、体系重构、治理创新、回归自治”的要求,全面推进完美社区建 设,探索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加若干个社区网格的“3+N”治理模式,实施以人为本、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本三化” 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该市大力建强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三套班子,推动社区回归自治;全面启用“365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形 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协作的工作体系;全面推行网络化管理,建立网络化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党建机制,实现网络党支部全覆盖。

通过完美社区建设,基层党组织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广大居民群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社区增添新活力新气象。常德市构建“3+N”治理模式和“一本三化”社会治理服务体系的经验,被中央党建领导小组《党建要报》及《人民日报内参》采用并报送至中央领导。

同时,常德市委、市政府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按照“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要求,探索推行社区党工委、社区理事会、社区农民合作社加若干个行政村的 “3+X”建设模式,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今年,在每个区县(市)选3-5个村联合成立社区开展试点,继续完善“两委三会制”,推行“村支委、村委、村 民理事会、村务监事会、各类协会”治理机制,依靠群众自觉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市“百村示范、千村创建、村村整治”行动正深入开展。全市力争在三年内建 成3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20年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此外,常德市按照“一改四化”的要求,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城区渣土管 理、控违拆违管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环卫设施维护等18项事权下放,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所等13个管理机构,3000多名各类人员下放 到各区,初步建立起运营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通过改革,实施城市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城市管理效果较改革前 有了明显进步。

人在城市,心不能总飘着。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安居乐业是最高追求。这些改革,激活了城市和乡村的细胞,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大大提升了城乡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顺应时代需求

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实现新突破,在全省乃至全国探出新路子

以前的改革,为的是解决温饱;今天的改革,更着眼全面发展,追求的是社会公正,关切的是民众尊严,铸就的是发展动力。

常 德市以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严格按照中央、省里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省委部署的65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公共 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机制改革、法庭审判机制改革等项目抓出了亮点。同时,该市还积极承接中 央、省里部署的改革试点,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11月21日,我们在澧县看到,宽32米、长10公里、双向6车道的澧州大道将该县与津市连为一体。目前,津澧融城的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安慈高速津澧段正实施征地拆迁;沅澧快速干线2号大道已完成设计,年内可动工建设。

“津澧融城”作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正以“六个融城”为统揽,以澧州新城为主战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实现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要素资源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体制机制同步同力。

在澧县,还有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改革试点。目前,澧县已出台《不动产统 一登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房管部门的交易管理职责、林业部门的林权流转管理职责划入国土部门,不动产登记中心已获常德市委编委办批复,各项基础工 作已经完成,工作人员将于近期集中办公。同时,该县以明晰产权、协会自治、权责统一为核心,大力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及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 工作,较好地破解了农田水利工程“没人管”、“没钱管”、“没制度管”的难题,有效激发了社会、群众和基层组织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已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 权60895处,完成比例超过85%,试点乡镇由梦溪镇扩大到大堰垱、甘溪滩、澧东等5个乡镇,受益群众达20万人。

同时,常德市 还在实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出台了《常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等4个文件。目前正在全市推广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两类机 构的信用评级工作,逐步扩大和深化评级结果应用范围,同时积极探索“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新路子。此外,武陵区三闾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 革试点,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核准社区集体资产,分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依法界定成员,实现规范管理,将村集体资产共折股量化资产(总股 本)1074万元,共计确定总股数2203股,股东1772人。

自去年3月20日全省第一笔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0万元顺利发放, 汉寿县酉港镇河家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德友成为首批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受益人以来,到今年5月份止,全县已受理抵押贷款申请50宗,发放贷款 2412万元。汉寿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称之为“汉寿模式”,在全国推介。

常德市以改革的“最大的红利”,顺应时代需求,抓住时代“最大机遇”,释放发展“最大潜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探出新路子,赢得了发展先机。

着眼全面小康

为“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个翻番、四个常德”凝聚原动力

“诗墙品武陵,德眼看天下;花堤观沅水,阳山沐晚霞;漫步桃花源,怀古孤峰塔;泛舟朗州城,举杯邀司马。”常德市委书记王群的《新常德畅想》中,诗画般的城市跃然眼前。

自2013年常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新常德、新创业”的总要求,常德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新常德、新创业”的具体内涵,就是要打造“一个中心”,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三个翻番”,建设“四个常德”。

“一 个中心”是发展定位,就是把常德打造成为泛湘西北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两个转变”是发展要求,推进常德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三个翻番” 是发 展目标,就是要在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同步翻一番;“四个常德”是发展路径,就是要建设“智慧常德”、“现 代常德”、“绿色常德”、“幸福常德”。

能否抓住新一轮的改革机遇,对常德未来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决定着“四个常德”的美好蓝图 能否变为现实。特别是2014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常德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但也应该有不小的挑战。

王群认为,常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身处其中,直接受益。我们要加强战略研究、搞好规划对接、促进项目落地,切不可坐而论道、错失良机。

为此,常德市把深度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作为策应国家战略格局重塑、链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一环,并站在我省发展格局优化和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度,为开辟我省对接长江黄金水道的“第二通道”积极作为。

2013年以来,常德实施了“三改四化”工程,启动城市内河水系改造、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与城市美化、亮化、绿化、数字化,大大优化了城市功能,改变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聚集功能、发展后劲。

同一年,常德启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1115工程”,力争在5年内,将中联重科常德工业走廊打造成为千亿走廊、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千亿园区、烟草产业发展成为千亿产业;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其中5家过100亿元。

2014年,以民生升温、园区攻坚、城市提质为内容的“三大战役”在常德全面打响。

2015 年,面对常德旅游多年来不温不火的现象,常德按照“南攻桃花源、北战壶瓶山、中取柳叶湖”的发展取向,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性产业三年攻坚行动,把市城区打造 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把桃花源打造成文化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旅游区,把柳叶湖打造成文化休闲度假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把壶瓶山打造成生 态旅游度假区和国家公园。

也正是这一年,常德以全国总分第七名的成绩,成功入围“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未来3年,常德将投入200多亿元,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呼之欲出。

这一系列的举措,提升了常德综合实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能级、提高产业层次、提优空间格局、提振开放经济,为常德深度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