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丹青与禅心
发布时间:2012-02-21   来源:华声在线常德分站  作者:山人
    邬建业先生画展虽然结束了,但他送给我的画册,我反复翻阅着,一遍又一遍,觉有不尽之意,却想不出个头绪来。可是,一种别样的心情时时涌上心头,而这心情毫无定由,是羡慕,是爱怜,还是别的心境,我一时说不清。于是,合起画册,闭目静心,细细地揣索那一幅幅画里蕴含的笔情墨趣,那自然山水中的农家,鸡鸭鹅禽,空中飞鸟,蓝天白云,似有空灵之意。
  苦思良久,一种禅定的境界袭绕心头,对邬建业的画似有一缕清晰的体悟了。画中充满禅意的笔墨中,不正是禅定境界的再现吗?画中透出的空寂,旷远,静幽,清雅之气息,不正是禅定境界的物我之情的体现吗?我眼前豁然开朗,顿悟画中之意境来,这不是禅心写就的山水空灵,禅意独出,而且有着高阔旷远静穆的意境吗?再次翻开画册,仔细品读,更加令我深信不疑了。
  我对绘画之事,当属于那外行看热闹之辈,知之甚微,偶有钟情,也是略知一二。纵观中国山水画史,以我之所愚见,要旨有三;一是笔墨。笔墨既是中国画的技法,又是艺术效果的总体体现,笔墨生而效果出,笔墨精到,就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二是经营。经营是指构图的要旨,要凝想形物,删繁居要,深思熟虑,搜妙创真。其三是意境。画无意境,如人无灵魂,而表现的物形,就无灵性。意境是心物神的综合表现。没有佳构,缺乏笔情墨意,就难以出极佳意境,意境是画家哲思心迹品格的集中体现。它生之于心,形之于气,见之于意。三者互为表里,依存相辅,构筑佳境。
  简括翻阅中国山水画史料,方知,中国山水画晚于人物画和花鸟画而雏形于魏晋,形成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北宋,发展于明清。此间名家辈出,创新标异者不绝,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完善做出了卓箸的贡献。展子虔金碧辉煌的青山绿水;吴道之“豪放不羁气势磅薄的山水画风,为传统的精工细密画风,注入了新的意蕴;王维的泼墨山水,以渲染替代了青绿敷色,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王维的创造,对后世文人水墨山水的影响尤为深远。此后在画技画风的创新上辈有人出,元代的赵孟顺、黄公望,明清的徐贲、王绂,董其昌、四王等,鉴其中国画发展过程,大略都以所述三要为轴而循规前进。
  今观邬建业的山水画,以禅入画,意境独出,应是一大创新。古有道家意识入山水画之涉,使山水画创作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刘宋时期的宗炳一生好游山水,绝意仕途。每游山水,往辄忘归。宗炳踩踏出一条山水画独具风格的路径,便应者呼出,当时相当多的仕人,把老庄道家思想作为审美意识融入诗词山水画中。时凡仕人都热衷逍遥于山林,“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产生了卧以游之的时尚。我无从考究,以禅入画之先辈画家,但当代以禅入画,知之者便是建业了。再者与众位书家如首旺等人研讨甚多,精进不少!
  纵观建业画册里的五十多幅作品,无一不充溢着禅之情味,旷远空寂是境,静幽安闲是意,而禅味出之其中。静心,使身心平和,意念纯一,顿悟山水之理。走进建业造化的灵秀、高远的山水中,密林莽莽,满目葱绿,流水潺潺,云气缭绕,山色空蒙,煞是一派静雅之气象。,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画风。画作其笔墨特点为,法无定相,丰富多变,构图奇颖,气势郁勃,墨韵淋漓。但其笔繁墨重,郁勃气雄,又浮于意表之趣,从而使内含欠之,应是建业画作之憾也。如若能简洁笔墨,疏朗布局,居要突出,气骨用笔,定能出类拔粹。
  我与建业素不相识,去年由首旺引见后始晤一面,印象极佳。观其义表堂堂,知其乃非凡之辈。夜间清荷茶馆笔会大厅的右侧一案几上泼墨丹青,小憩时,闲聊中彼此相识,但对他了解甚少,也没有看到他泼墨的场景。后来在聊天中,出自文艺行家书香门第,后来主攻丹青,假以时日,当刮目以待。
  我只所以以山水空灵读禅心为题,是我在后来与建业的接触中,了解他对佛禅情有独钟,而他的画作大都是以禅生意的,这是我的观点,不知建业认可否,但我却是持论不悔的。建业对禅的虔诚向往,给他的画意注入了无限的哲思,使他的画作具有了超凡脱俗,意境高邈的情趣。艺术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探索,力于耕耘,我想定会走出属于自我的领地!